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第十册第20~21页《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沟通情感,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愉快地参与认识活动。
2.合理利用微机辅助教学,优化教学效果。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电脑软件降低观察上的难度,突出观察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
3.教学方式多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数学学习中,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力和想像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联系实际,巧妙导入
1.教师分别出示长方形纸和一摞纸让学生分别说出他们的形状,引出长方体。
2.学生触摸长方体学具和长方形的纸面,感知两者的不同。
3.出示课本第20页的图,判断出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并举例说出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4.教师设疑:刚才大家听见的和所说的物体,大小、高矮都不一样,你们为什么都说是长方体呢?长方体到底有什么特征。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质疑,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巧妙地揭示课题。】
二、探索实践,掌握新知
(一)探索长方体的特征
1.初步感知面、棱、顶点的含义。
动手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土豆,跟随多媒体课件演示一起动手切。一刀切出面,两刀切出棱,三刀切出顶点。看一看、摸一摸,感知面、棱、顶点的含义。
【设计意图: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切切、看看、摸摸,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教学活动,在操作中发现特征,在实践中理解面、棱、顶点的概念。】
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出示探索导向,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直观感知。
①从面的个数、形状、大小去研究探讨长方体的特征。
②通过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做一做发现棱的特征。
③长方体有几个顶点?每个顶点是怎样形成的?
(2)交流形成共识。小组代表汇报结果,师生共同归纳长方体的特征。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乐中学、做中学,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形式多样地自主探索,建立长方体的表象。课堂气氛和谐,教学效果显著。】
3.游戏:闭上眼睛,引导学生想象教室的面、棱、顶点的特征。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思维情境,在头脑中建立长方体的表象。】
4.课件演示,验证结果。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一个长方体有六个面,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相对的两个面涂同一种色彩);有12条棱,相对的四条棱长度相等(三组不同颜色);有八个顶点(闪烁)。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验证学生的认识,促使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突破教学难点,顺利地抽象出长方体的概念,体现了以学生为本。】
(二)认识长方体的长、宽、
一 、
鬲
(1)出示长方体,放在桌面上,提问:“你能看到几个面?”质疑:为什么看到的结果不同呢?教师揭示原因,抽象出长方体的立体图(分别有三个面和六个面)。
(2)观察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师运用对比的色彩展示长方体的立体图,认识立体图的面、棱、顶点,电脑闪烁相交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不同色彩),问学生想知道这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什么名字吗?打开书第21页查找。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长、宽、高。同时再让学生观察有几组这样的长、宽、高。(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
【设计意图:多媒体课件演示能使长方体的特征得到充分展示,降低了观察上的难度,突出了观察重点,同时多媒体课件的悦耳的音乐、和谐的色彩、流畅的动感,不仅给学生以美感,而且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实践运用,巩固新知
1.说一说。教师出示一些立体图形,请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说明哪些立体图形是长方体。
2.做一做。以同桌为单位,利用课本第153页的图示动手制作长方体并量出它的长、宽、高。
3.想一想。根据长方体的一组长、宽、高,想象出这个长方体的形状和各个面。
【设计意图:通过说一说、做一做、想一想,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巩固新知,培养想象力,建立长方体的空间概念。】
四、梳理知识,归纳总结
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汇报,整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并说出是怎样学到的。
【设计意图:不仅关注了学习结果,更关注了探索的过程。
只有把学生当做知识建构的主体,当做活生生的、富有个性的人,才能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shuxue/2021-04-24/62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