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到底如何备好一节课?怎样才能达到备课的最高境界?请看全国赛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安徽省蚌埠实验学校小学高级教师刘松从另一个角度谈“如何备好数学课”。
传统教学法里有不少关于“如何备课”的经典之说,在现在乃至将来,仍值得我们进一步去认识、理解与遵循。如:明确教学目的、任务;把握相关内容的重点、难点;安排课堂形式、内容、结构等等。在此,我想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从另一个角度,就“如何备好数学课”谈点粗浅的体会。
之一:要明确好课的标准
备课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而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好课”标准是什么?作为备课人首先应该明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对什么是“好课”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显然,要想备好一节课,首先必须深刻理解“纲要”的精神实质。
比如,对课堂教学的第一个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言下之意教师就不能一言堂、满堂灌,否则如何实现互动、共同发展。要想做到这一点,备课时教师就必须考虑课的容量是否适度,课的节奏快慢是否恰当等等,要留足学生活动和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再比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说的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我校一位教师上《美丽的轴对称图形》一课,事先制作了精美的关于轴对称图形的网站,内容包括各种各样具有轴对称特征的汉字、数字、图形和精美的图片及在线答题、相关网站链接等。在电脑教室里,在老师的引导下,在鼠标的点击声中,学生们走进了神奇美妙的图形世界,网络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扇智慧之窗。一节课下来,不仅学生陶醉了,听课教师也陶醉了。
试想,如果课前没有充分的准备,没有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深刻理解,哪来如此神奇的课堂。
之二:要创造地使用教材
创造性使用教材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和本人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主要表现:1.教材的灵活运用。指的是教师结合本地区、本校和本人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及时调整教学活动。2.对课程资源的合理利用。如对教材配套练习、教具的自主开发,合理、有效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等。
注意事项:
1.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充分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不得随意改变教学目的,违背学科教学规律,这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前提和基础。 2.必须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有利于有效教学为出发点。3.必须是“实”与“活”的高度统一,不能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4.应最大限度地避免主观行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客观实际,不能由教师主观臆想。5.必须量力而行,要充分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不可一蹴而就,急于求成。
任何一节成功的课,必定含有教师再创造的成分,我们不能一概地说创造越多就一定是一节好课,但如果一点不创造,肯定上不出一节精彩的课。所以,在备课时,教师必须紧密结合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合理有效地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之三:博采众家之长
多年来,我备课有个习惯,拿到课题后,我总喜欢什么参考资料都不看,什么人也不请教,自己先在心中构思,从目标设定到环节安排,从教法选择到活动设计等予以全盘的考虑,然后再查阅相关资料,请教别人,进行对比分析:哪里我想到了,哪里我忽视了,问题出在哪,是否符合自己的特点,等等。
长期这样思考,极大地缩短了我成长的历程,提高了自己专业发展的速度。
2001年3月全省优质课评比,18个地市的18位教师全上同一节课——《时分的认识》。我荣获第一名。准备参加4月的全国大赛时,我借鉴了合肥和淮南两位选手的教学设计,对课件进行了修改——
学习合肥老师在钟盘上画线让学生看得更清楚的做法,我在分针转动过的小格上做了一条颜色鲜艳的色带代替,不仅增添了课件的美,还更加突出地让学生清楚看到了分针转动的情况。
练习部分,学习淮南老师制作卡片的做法,我同样发给每位学生一张卡片,但换成小白兔说出时间(配音制作),让学生帮小白兔找朋友的方式进行,不仅达到了全面练习的目的,而且渗透了爱心教育,学生兴趣盎然。
有的老师可能会说,我们平时哪有这样的机会,一下子集中听这么多节课?其实只要我们有心,在家也可以做到博采众家之长。
2000年寒假接到参赛的任务后,为了备好《时分的认识》一课,我上网搜索了相关的教学设计五十多篇,对其仔细分析整理后,我发现,这些教学设计的“豹头”部分可归纳为四类:开门见山,谈话引入,情景引入,谜语引入。
四类方式各有千秋,由此我开始了自己的“创新之旅”。苦思冥想一个多月,前后推翻了十几种设计方案,终于想出让龟兔绕着12棵树围成的圆圈赛跑的引入方式。12棵树围成的圆圈暗示钟面,让学生熟悉的龟兔绕圆周赛跑,使学生感到新鲜,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整个画面表面上看是龟兔在赛跑,实质上是一个钟面运动。
在省里赛课时,其他选手在这个环节上大多没跳出传统的框子,而我的这一设计得到了评委及听课老师的高度肯定。参加全国比赛时,北师大周玉仁教授给予这节课“新、实、活、美”的高度评价。
回想当年的设计历程,我有两点感悟:一是如果没有博采,就不可能有全新的创造;二是只要我们明确了设计的方向,时刻琢磨,“灵感”必定会展现。因为想与不想绝对是两个样,想得深刻与否也绝对是两个样。
之四:丰富自己的人生
不久前,听我校的一位教研组长上一年级(苏版)的《统计》,课前通过集体备课和她自己的精心准备,教学设计非常优秀,加上她本人教学素养良好,课上得非常成功。同样的设计,面对同一水平的学生,换另一个老师上,结果就大不相同。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突然有了这样的感悟:优秀的教学设计就像伟大设计师设计的经典、时尚服装,而能否穿出风采和神韵,关键是模特的条件和素养,教师就相当于模特。教师的人文精神、文化底蕴、内涵气质、教学素养等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课堂教学如此,备课又何尝不是呢?备课同课堂教学一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shuxue/2021-04-24/62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