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书中必有的部分。数学课本中的目录,却常被忽略,甚至有时被视为虚设的环节弃之不顾。本学期的第一节数学课是从读目录中开始的,源于偶然。“这样的开始真好!”反思、收获着意外的快乐,一个想法渐渐生成并越发强烈:“让目录不再被遗忘!”
片断1:
走进课堂,就看见很多学生在翻看着数学课本,投入得竟没有觉察到我的到来。开始讲新学期寄语时,仍有几个学生在悄悄地翻看着,一边看一边留意着我,课本一会儿关,一会儿合,一会儿又忍不住掀起一个小角偷偷看。
(怎么办?一个念头从我脑海里跳了出来)
师:同学们想知道这学期学什么,对吗?想想在哪儿就能很快地找到?
学生们愣住了,显然老师的反应是他们始料不及的。十几秒钟过后,一个学生大着胆子举起了手,说:“目录,从目录中就可以知道。”
师:好主意!让我们一起打开目录,读一读各单元的标题,可以自己默读,可以小声诵读,也可以和同伴一起读。
师:说说我们都要学哪些知识?(一个学生读出了所有标题,声音很响亮)
师:你们觉得其中哪些内容很重要?
生1:我认为小数的学习是重点。
生2:我和他的想法一样。小数的学习有三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第五单元“小数除法”,而且页数很多,一定非常重要。
师:对呀,从认识小数到小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都要去学习。看来,这学期我们要和小数好好交朋友了。
……
“学什么?”——满足了解需求
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就是这样从“读目录”开始的,此次的偶然源自学生的了解需求,这种需求很自然。相比原来的数学课本,现在的教材较大版面是充满童趣的画面,无不吸引着学生们的目光;相比原来的学生,现在的孩子好奇心更强。“我们要学什么?”学生们会主动地询问,甚至是追问,毫不掩饰,而更多的是翻阅自己的课本。面对学生的渴求,视而不见显然不智,最佳的应对无疑是满足,但这种满足又不能是简单地处理——任由学生随意地翻看课本。上例中,教师引领着学生循目录去寻找:“学什么?”“什么内容可能最重要?”“什么内容最有趣?”……知道要学什么,便对全册内容有了粗浅的了解;知道什么内容重要,探究的过程便有了更为明确的目标。之后,学生势必会自行找寻或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但此时必然不再只是盲目地翻看了。巧借目录,了解不再停留于对外在形式的兴趣,更多的关注移至所学内容,触及的是数学的内涵,这便是由表及里、由浅至深的推进。此时的目录,正如一个航标,让探寻的方向就此确立。
片断2:
师:那么,同学们又对其中的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呢?
生1:游戏公平。
生2:我也是。老师,这究竟讲的是什么内容?
师:很好奇吗?那老师稍稍透露一点吧。
(听到这儿,学生们坐得笔直,盯着老师,专注极了)
师:比如我和江畅同学玩跳棋,谁先走呢?(学生纷纷出起主意,有的说用石头剪子布来定,有的说抛硬币,还有的说掷骰子)
师:行,试试掷骰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着1至6这六个数字,掷出来后一个数字朝上,如何定规则决定谁先走呢?
生1:1、2、3朝上您先走,4、5、6朝上江畅先走。
生2:单数朝上江畅先走,双数朝上老师先走。
生3:我想这样定,大于3的朝上老师先走,小于3的朝上江畅先走。
师:同学们真爱思考,究竟什么样的规则对我俩都公平呢?这可是有趣的数学问题,需要好好去研究,愿意吗?
生:愿意!
……
“我想学!”——激发学习热情
相比其他学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也许没有那么浓厚,可能“计算、解题”的印象或多或少存于心中。但相比过去的教材,现在的数学更重视形式的多样与有趣,更关注内容的丰盛和切实,旨在让数学变得鲜活起来,让学生学习变得主动起来,让课堂变得生动起来。这些变化是教师轻易可见的,但又如何让学生发现并深刻地感受其趣呢?此时——学期之始,目录的巧用无疑是一种智慧的唤醒。“稍稍透露一点吧”,透露的岂止是一点点?教师透露的是未知领域的神奇,唤醒的是学生的探究热情。课中,学生看着、听着,专注得出乎意料;他们思考着、回答着,参与令人欣喜。毋庸置疑,撩起的虽只是冰山的一角,却已让一个个问号在学生的心中萌发。可以预见,课后,这些悬疑会敦促着学生尝试着自己走进这片充满引力的领域,带着发现、思考、新的疑问和更强烈的渴求融入课堂再探究。此时的目录,犹如一束火把,让学习的热情就此点燃。
细细想来,目录岂是仅用于学期之始,又岂止为满足了解的需求、激发学习的热情?笔者以为,复习之时更不可将目录遗忘!
“我会学!”——指导学习方法
学期总复习时,引领学生翻阅目录:浏览单元标题,整个学期的主要内容尽收眼底,一目了然;阅读小节标题,各单元的知识要点尽现。若遇没有小节标题(教材中有些内容以生活话题为课题,比如《货比三家》《买文具》等),可借此空白,引导学生聚焦此单元,回顾所学的各个知识点,细致梳理寻找知识的脉络。基于此,连点成线、理线成网,绘制出单元知识结构图表,最后指导学生将这简明的流程图或简单的表格绘于课本目录的单元标题之下。经这样的整理和填充后,让目录丰厚起来,无疑使表象更为清晰,令复习更加高效。比如新世纪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的复习,教师指导之后学生便理出了一条线索,如下:
同时,也可以指导学生将所学数学课本的目录(经整理填充之后的更好)按时间顺序摆放于一处,借此让各知识领域(如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等知识)的前后联系和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在观察、阅读、寻找、比较中,学生尝试着架构起知识的立体网络。如此又岂止是整理复习了所学的数学知识,其中渗透的科学的复习方法,对学生而言是更具价值的获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shuxue/2021-04-24/62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