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网课 > 小学数学

让数学课堂绽放生命华彩

admin 小学数学 2021-04-24 01:07:07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以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这是一位外国数学家的话,这句话在我从教的10年里一直牢牢地记在心间。我对数学的热爱和理解,引领我的学生在广阔的数学空间里学数学、用数学,让他们真正体味到数学的无穷魅力。 
     
    一、注重学习和积淀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初执教鞭的我怀着对教育的满腔热情走进了课堂,当高远的理想一旦接触到平凡的现实时。一切都显得有些无序。看上去很简单的“2+3”,我却不知道怎样给孩子说清楚;淘气的孩子们常常在课堂上乱成一团,我却在一边急得手足无措。也许我真的不适合做小学教师,我曾经不止一次地想过——我的职业选择是否错了?校领导看出了我的心思带我观摩了老教师的一节数学课,我惊奇地发现数学课竟也可以演绎得如此生动活泼,而且同样是低年级的课堂,我不禁看呆了。这才是我神往的课堂!下课后,我没有离去,拉住这位老教师不知问了多少个问题,最后老教师对我说:“要上好数学课,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使课堂充满智慧,首先要丰厚自己的底蕴才行。”老教师春风化雨般的谆谆教诲,无疑是我精神上的“饕餮大餐”。于是,我在自己的专业化成长之路上,迈出了第一步——学习。 
    我订阅了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杂志、书籍,广泛阅读,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在工作最初的几年里,我一有空就泡在书堆里,一本一本地啃。渐渐地,与布鲁姆、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的“亲密接触”,使我开阔了视野。提升了理念。同时,我对许多名师的教学实录和授课光盘进行认真的研究,对名师上课的每个细节进行揣摩,并体会其间的意味,进而内化为自己对数学课堂的认识和策略。这样的学习方式使我逐渐形成了自己对数学教学独特的理解,即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样学生们慢慢喜欢上我的数学课了。 
    正是这些学习与积淀,使我厚积而薄发,逐渐成熟起来。 
     
    二、教学路上且思且行 
     
    正当我的数学课多次获奖,受到领导和教师们的好评时,潜存于思想深处的那份紧迫感、危机意识却不时撞击着我的思绪,这份焦灼、不安来自于对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的强烈感受。更来自于对教育教学的深刻反思。回想过去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思考的问题越来越深。随着时间的推移,课讲得越来越多,教材也越来越熟。然而面对学生期待的目光,我却常常深感知识的日显陈旧、僵化,数学究竟该怎样教?究竟应如何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教研员的一席话使我猛然警醒“要做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这是优秀教师永葆活力的妙方”。在数学教学中,不能仅满足于学习借鉴前人的经验,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的程度上,要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特点。 
    在从前的备课中,我总是绞尽脑汁地设计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眼球的情境,可学生的兴奋度却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为此我困惑了很久。最终还是校长一语道破了其中的奥秘:“不要一味地刻意追求教学设计的与众不同,这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学生需要的是在你那里获取技能,发展思维。” 
    一位心理学家指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寓于知识发展之中的。”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既要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关联的知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并逐步形成知识脉络。我慢慢地懂得教学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这种思维脉络清晰化,而理清思维脉络的重点就是抓住思维的起始点和转折点。从那以后,钻研教材,细读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成了我备课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并总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我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引入。这就是思维的开端。从学生思维的起始点人手,把握住思维发展的各个层次逐步深入直至终结。如果这个开端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或思维特点,学生就会感到问题的解决无从下手。其思维脉络就不会在有序的轨道上发展。当然,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此时备课过程中周密、严谨的预设就会起到孟关重要的作用,只需要教师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加速学生思维发展。就这样,我不仅发现了自己教学中的问题所在,还发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我从2000年起开始通过认真学习和钻研现代教学理论,以及向身边老教师吸取成功经验,并结合自己的特点,进行了“导学探索、自主解决”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我认识到。实现三维一体的教育目标的立足点,是充分调动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与创造性,将被动学习过程转变为能动学习过程。 
     
    三、引领学生驾驭数学之舟 
     
    学习数学,不能单纯地学习数学概念,而是要把数学知识用于实际,让学生初步地学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我一改过去数学教学过分强调证明、验算别人的发现与发明的做法,把学生从习题和知识细节中解放出来。课堂上,我不一味地给结论。而是让学生自己用尝试、实验、讨论等方法寻求结论,从发展学生的自信和勇气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让学生学会学习。正如市教研员所说:“数学课是让不聪明的学生变聪明,让聪明的学生更聪明。” 
    就在这一次次的历练中,我的教学技艺日见成熟。数学课我一般只讲15到20分钟,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问题学生提,疑难师生共同讨论,课余时间学生自己安排,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我一贯实行民主教学,充分相信学生。我还常向学生渗透“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师生平等讨论。 
    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以前我总认为,有较高的智商和敏捷的思维就能把数学学好,可在课堂中,学生经常心里明白可表达不出来,学的都是哑巴数学,为此我很是苦恼。后来我渐渐明白,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尤其是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抽象化的数学让学生形象地去理解和接受。一个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教师如果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我常常把课堂上的数学语言生活化去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我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除此之外我还提倡学生写“数学日记”,留心积累生活中的数学,只要用数学的眼睛看问题,就会和数学成为好朋友。记录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学习数学的感受……形式不限,还可以配上图画。虽然学生写得很幼稚,但体现着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有的学生用算式表示出他买书的数量,有的学生用文字写出了他的好朋友在他家的位置,还有的学生写出了在数学课上他的感受和心情,写出了自己的时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shuxue/2021-04-24/6179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潘少俊衡

| 桂ICP备2023010378号-4

Powered By EmpireCMS

爱享小站

中德益农

谷姐神农

环亚肥料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潘少俊衡友情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