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大于教育,关系大于内容”
近日,“教育了吧”和杭州某区教育研发中心联合举行了心理辅导座谈活动,不少家长闻讯赶来取经。对于家长们“我孩子问题很多”的说法,几位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特别指出,其实绝大部分孩子都是正常孩子,很多“问题”都是我们大人教育方法、教育观念的不当催化而成的,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改变我们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
和身高同步在长的是孩子的思想,孩子1岁时用的教育方法不等于孩子8岁时也能见效,而孩子的所谓“问题”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层出不穷,这个解决了那个又冒出来。因此,“学习”对每一个家长来说太重要了,需要在教育反思中不断学习,不断寻找适合他的教育方法。在反思过程中,要掌握两个原则:不要让家长居高临下的身份拉远了和孩子心与心的距离;家长是弦子最好的镜子,你的举手投足比你的谈话更具影响力。
所谓“影响大干教育,关系大于内容”,就是说,父母在生活中的细节,其影响大于你对孩子的教育;家庭成员相互之间的关系,其影响大于教育的内容。
当孩子有进步、有改变的时候,要把功劳归功于孩子,千万别把“我给你请的家教”、“我起早摸黑地当后勤”挂在嘴上,要肯定孩子的努力。适应孩子的个性,及时改变自己的教育态度和方法,对家长来说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
家长不要指望有一个教育方法能管住弦子一辈子;教育过程就是家长和孩子“打太极拳”的过程,往往以柔克刚;家长要有一颗平常心去悦纳自己的孩子,你们是他的父母,你们都不欣赏他,谁来欣赏他’
(《杭州日报》)
“吃书”与“煮书”
宋代的朱熹主张读书要“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咏、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其弟子把这24字概括为“朱子读书法”。
据传,朱寤曾是庐山白鹿洞书院之主。一次,弟子见他伏案苦读,书边蜷缩得像牛肉串。有人脱口而出:“这书真是‘吃’过一般。”朱熹听了满意地点点头,当下就向学生们宣讲白鹿洞书院的第一条学规,即讲究“吃”书。“吃”法有二:一是如牛,大嚼大咽,然后反刍;一是如人,细嚼慢咽,慢慢品尝。“反刍”、“品尝”,虽是慢节奏,但却能领会书中的“微言精义”,融会贳通,熟烂于心,变成自己的知识。
无独有偶,现代女作家茹志鹃家中也挂着一帧条幅,上着“煮书”两个大字。她说:“书,光看是不行的。看个故事情节,等于囫囵吞枣。应该读,然而读还不够,进而耍‘煮’,‘煮’,是何等烂熟、透彻,不是一遍可成的。”正由于她读得认真,博闻强记,所以写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中、短篇小说。
这一古一今,一“吃”一“煮”,说明了一个真理:读书只有循序渐进,熟读精思,不骜求虚名,不鲁莽猫奇,达到“吃”和“煮”的境地,方能写出不同凡响的佳作名篇。
(摘自《中国老年报》胡昌方/文)
父母之爱亦有限
我能够给你生命,却不能代你生活:
我能够传你知识,却不能保证你学业优秀;
我能够给你指明方向,却不能领你到达那里:
我允许你有自由,却不能为你的自由负责;
我可以教你分辨是与非,却不能为你作出决定;
我可以给你买来美丽的衣服,却不能保证你有一颗爱你的心;
我可以给你爱,却不能保证你能感受到它:
我可以教你如何分享,却不能保证你不自私:
我可以教你如何交友,却不能为你选择朋友:
我可以教你_生的知识,却不能保证你的纯洁;
我可以教你方方面面的生活知识,却不能为你营造名声;
我可以教你树立远大的目标,却不能帮你实现它:我可以教你善良和关爱,却不能保证你宽容仁培;我可以告诫你何谓丑与恶,却不能保证你道德高尚:我希望你开心快乐,却不能保证你能时时快乐。
(摘自《广州日报》伊然 编译)
好孩子是“暗示”出来的
有这样一则故事,耐人寻味。小刚妈妈告诉心理医生说:“我生小刚的时候不太顺利,医生不仅给孩子吸了氧,还说我的孩子以后可能会出现智力问题。他今年9岁了,和一般的弦子不太一样。我担心他有智力低下的问题。”小刚妈妈越说越激动,“我已经带他看了七八家医院,也做了很多检查,就是没有查出什么毛病。”
结果测定,小刚智力水平完全正常,根本不存在智力低下的问题。之所以会出现学习困难,很大程度上是小刚妈妈长期对小刚进行了不良的心理暗示,而小刚妈妈又是接受了医生的不良心理暗示。种种不良的潜移默化的心理暗示,造成了小刚生活和学习上的困扰。
所谓心理暗示,就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或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心理暗示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
消极的心理暗示对孩子的成长所起的恶劣影响很可怕。因为暗示往往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也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些比较敏感、脆弱、独立性不强的人,很容易接受心理暗示。一个人如果长期遭受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会对人的生活产生恶劣的影响。
为人父母,为人师表,必须透彻地了解心理暗示这把双刀剑,必须熟练掌握健康的、积极的心理暗示这个法宝,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夸奖的背后是多少人在有意无意地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父母表扬、老师称赞,对孩子全方位的积极暗示无形中会发孩子的求知欲、上进心,增强孩子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表扬用喇叭,批评打电话。知道了心理暗示的厉害,我们就要自觉运用良好的心理暗示这个法宝,掌握心理暗示的多种形式,把弦子教育培养成为幸福成功的人。
暗示无痕。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请天底下的父母们、老师们,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吧。
(《中国教育报》王保国 文)
我们为什么读书?
常问作家为什么写作,也就常问作为评论者的自己为什么读书。在我看来,从来不问这个问题的人不是读书的人。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凡是追问这个问题,并陷入苦恼的人,也许才是真正靠近了读书意义的人。
3岁时,父亲因病故去,留给我们的似乎只有沉重的书了。能读一点书时,首先翻开的足了;梁启超、鲁迅等人的书。那时当然不知好在哪里,直到渐老时才意识到,其实他们已经来到了我的灵魂,在悄悄开启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shuxue/2021-04-24/61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