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南京市教研室组办的“优秀教师专场展示活动”第三场在秦淮区实验小学召开,我有幸再次到现场欣赏了两位南京市优秀的数学名师精湛的课堂教学技能和聆听了两位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收获颇多,现将自己对于这次活动的感想汇报如下:
前奏篇: 远
呵呵,第一场活动是在北京东路小学,第二场活动是在南师附小,对于喜欢骑自行车的我来说:从大桥南路到活动现场的距离不远不近,早点出门就可以准时到达。这第三场活动的地点是在秦淮实小,只闻其名但从不知花在何处,第一感觉肯定是远,第二感觉肯定是在夫子庙一带。后来询问了秦淮程震老师得知其也不知具体路线。看来第一方案:骑车是行不通了;朱老师在日志中告诉我们坐公交车的路线,最近的换乘点是鼓楼的46路汽车,然而家门口竟然没有到鼓楼的公交车,于是第二方案:公交换公交也行不通了;呵呵,好在家门口运货的小面包多的是,一早出门拦了面包车赶到了鼓楼,再等46路汽车,然后一站一站往前开,达到洪家园站活动前的感慨就是三个字:远!真远。下了车,站在站台面对陌生的城南就像个路盲,好在一位秦淮的漂亮女同行看到我在问路将我带进了秦淮实小的大门。进了报告厅,朱老师已经在进行本场活动前的开场白,乖乖咙地咚,再晚点就要迟到了,赶紧来走到后排找了个座位,并赶在朱老师开场白结束之前抓拍了一张照片。
听课篇:实
能在这种场合进行展示课堂教学的教师一定身手不凡,程震老师称之为“高手”,前两场展示的三位老师加上今天要展示的两位老师可谓是高手中的高手。段校长上的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张老师上的六年级的《百分率》这两节课的优点程震老师、陶伶俐老师等都已经在日志里说了,我说不过他们,就不再重复的说。我从另一个角度来谈谈我的听课感觉,关键字是:实。记得前一阵子鼓楼区和其他三区联合搞了个连片教学,主题是:同课异构六数《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就是段老师上的这个内容。那天我坚持到最后听了四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各有各的优点。但最令我钦佩的是拉分王玉莉老师的课。替换方法解决问题是一种数学的思想方法,好的孩子老早就在奥数班见识过、练习过,并不是很难,我的小侄女上三年级,学校就发过一张练习题,这里面就有用替换方法来解题的习题,更何况到了六年级,名校的孩子在外面上课的更多,不用老师讲就可以独立完成。但作为基础教育课堂中的我们面对的是多种层次的孩子,有的一直在外面上课,有的从来没有上过课,所以上课前的备课就要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水平,然后再进行有效的备课,王老师的那节课首先是从她们学校搞的一个免写卡的激励措施引入的课题,三颗星换一面小红旗,两面小红旗换一朵花,四朵花得到一张免写卡 ,通过这种学生亲身经历的情境,可以使那些不管有没有上过奥数班的孩子都明白了“替换方法”用来解决问题的好处 ,做到了面向全体,然后引入课题进行授课,整节课孩子们学得高效,听课的老师也觉得收获颇多;但同样的课就有老师用在奥数班的教学方法来授课,幸好孩子们的思维层次比较高,解题的水平也不错,也完成了整节课的教学,但不知那个班是否有学困生,如果有我就为这些孩子捏了把汗:能消化的了吗?懂了吗?
今天段老师上这节课,他也是先设置了一个情境:家里来客人,来小朋友,可以将牛奶倒入4个小杯中;来了大人,可以将同样容量的牛奶倒入2个大杯中,这样一比较,很快孩子们就可以得出大杯和小杯之间容量的关系,这里段老师还渗透了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同样的大小杯容量关系,顺利解决了替换这个概念,为例题和练习的教学做好了准备,同样也是面向了全体,通过小组探究,展示思维方法达到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就这样在不急不慢中带领孩子成功的解决了在数学路上遇到的新麻烦,孩子们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然而这节课过多的表扬的语言,但孩子们却用沉浸在对数学问题的思索中来表达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真的难能可贵,这就是教师的高超教学技巧作用释然。
想想我们的身边也有不少替换的情境,比如紫竹苑小学激励学生采取的十张笋牙卡换一张春笋卡,五张春笋卡换一张紫竹卡,这也是教学这节课宝贵的身边的资源,像这样的还有很多,我们创设情境是为了教学服务,要为了学生的学习服务,因此要做到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设置有效的情境。当学生理解了替换的真正内涵,使用替换这种策略就会发自学生内心,而不是我们强求使用这个策略。
看着段校长的课以及下课前布置的作业,使我对段校长对小组的组织形式的使用产生了兴趣,这也就是我后来提问的缘由。
第二节课张老师的《百分率》,给人的感觉同时是:实——扎实、实在、有实效。佩服张老师的身上的那种大将风度,在任何情况下都稳如泰山般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历练中升华的,是对课的深度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 ,是在了解了孩子们(这个年龄段)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基础上产生的,所以课就在他的指导下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走下去,过度的时候看不出痕迹。
报告篇: 精
两位老师的报告可谓:精——精华、精彩;说精华是因为报告的内容是他们近几年潜心研究的心得体会,并总结出宝贵的经验。说精彩是因为听得我等大呼过瘾,再看看自己那些蜻蜓点水般的所谓“研究”,真的是差别太大,距离太远,由此我得出了这样一种认识:要想薄发,必须厚积,必须将心沉浸其中去研究、去大量的阅读,去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数学教学底蕴。
互动篇: 诚
短信互动环节中体现的是个诚字,场外的网友们用诚恳的话语表达了对本次展示活动的两位名师的谢意和祝福,场内的老师(程震和我)诚恳地向两位名师请教自己的困惑及疑问,两位名师诚恳的向场内外的老师传授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朱老师诚恳的幽默着呵护着两位名师,阎特诚恳的祝福南京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这个活动令人感触很深,收获更多。
自私篇: 问
自打看到朱老师博客里的活动通知,我一方面考虑怎么去,另一方面考虑这次如果有机会该向两位名师请教什么问题?
在去的路上我想了一个问题问张勇成老师,那就是:借班上课,如何备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和学习水平?
问段校长的问题是现场听完课后思考的:今天下课前书上有两个练习题没有来得及做,请问这是否是教学预案中安排在课堂中练习的?下课前您说情学生课间完成,然后请小组长批改,请问是否会存在有的学生不认真完成这项作业或有的小组长不认真批改作业?如果有您是怎么处理这样的问题的?(说明:我问段校长的这个问题,是因为他对小组活动的形式掌控的非常得当,而且活动效果明显,所以我希望他能展开来谈谈如何有效地建设小组的组织形式,我在班级管理中小组使用的还可以,但课堂教学中老是感觉没有全部挖出各小组的活动潜力,而且感觉抓的有点软弱)。
提问环节中,我准备问张老师的那个问题被场外的一位朋友提前问了,问段校长的那个问题,段校长给了我简洁的回答,使我有点开窍了,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我还要就这个问题再详细请教段校长。呵呵,没办法,谁叫咱的领悟力不强呢?
祝福篇:远
这个远不同于开始的路途遥远,经过11月、12月的三场展示活动,南京市的课堂教学就像阎特说的令人感动、期待从有效教学向魅力教学化蝶,期待着课堂教学的研究更加欣欣向荣。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shuxue/2021-04-24/61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