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一:
师:前几天我们学习了怎样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那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跟什么有关?
生:长方体的表面积跟它的长、宽、高有关。
正方体的表面积跟它的棱长有关。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研究怎样求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请同学们猜想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能跟什么有关?
生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能跟它的表面积有关。
生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能跟它的长、宽、高有关。
师:到底跟谁有关我们一起来研究。
同学们,(举起教具)这个立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现在,请你们拿出学具,用若干个这样的小立方体拼长方体。你喜欢用几个立方体就用几个,你喜欢一个人拼也可以,两人合作或四人合作都可以。把拼的结果记录下来,填入下面表格中。
(这时候,同学们纷纷动手拼起来)
(10分钟后)
师:时间关系,暂时拼到这儿,老师抽几个同学的检查一下。你拼的长方体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体积又是多少立方厘米?(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表格,或者你自己填写的表格。思考体积到底跟谁有关。
怎样求体积?
生:老师,我发现了长方体的体积只要长乘宽乘高就行了,也就是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师:如果体积用字母V表示,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高用h表示,那长方体的字母公式可以表示为V=abh
生:因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所以我又发现了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师:真聪明,如果棱长用a表示,那字母式就是V=a×a×a
设计意图:从实际问题中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猜测长方体的体积跟什么有关,把学生的思维引人“最近发展区”。既唤醒了学生对与新知密切联系的旧知的回忆,又为学生探索新知作了知识的铺垫、思维方法的导引。
长方体的体积到底跟谁有关,怎样计算是本节课的重点。为此,让学生或是独立、或是两人小组或是四人小组摆弄学具,相互研讨,找出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亲身经历和感受。在此基础上独立探究,在互动交流中形成了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思维模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三、学以致用,激发兴趣
师:现在就用你找到的方法,计算你带来的长方体和立方体的体积。思考: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必须先量出什么?
生:必须先量出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师:现在咱们动手先量再计算,然后相互交换检查一下,是否正确?
(极大部分同学在下面进行。期间抽两生上来演示,其中一人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另一人计算立方体的体积。)
板演如下:
长:14.5厘米 棱长:5厘米
宽:12厘米 体积:5×5×5
高:10厘米 =25×5
体积:14.5×12×10 =125(立方厘米)
=174×10
=1740(立方厘米)
师:14.5×12表示的是这个长方体上面或是下面的面积,今天再给它一个新名称,叫底面。那么这14.5×12表示的就是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同样的5×5也可以表示成这个立方体的底面积,所以长方体、立方体的体积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计算,那就是长方体(或立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字母式:V=sh
设计意图:用学生自己找到的方法计算自己带来的长方体和立方体的体积,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他们兴趣盎然,纷纷拿起尺,先测量再计算。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但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测量的方法,也为在现实生活中勤动手测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指导看书,学会学习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在书本14页—16页,请同学们边自学课本,边把你认为重要的内容划下来。
师:(3分钟后)谁来说一说你认为重要的内容?
生1: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长方体(或立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生2:老师,我还有补充。(略)
设计意图:学校教学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要教他们终身受用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因为面对浩如烟海的科技知识不断提高的要求,人们日益感受到在学校教育阶段所获得的知识、技能的局限和陈旧,认识到只有通过贯穿整个生命历程的不间断的自主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的需要。
五、小结与质疑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
生:今天主要学了怎样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师:能说得具体些吗?
生:(略)
师: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学会评价与反思,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与反思中,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以便于查漏补缺。
反思:
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shuxue/2021-04-23/58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