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时间”一课,教材编写以“上课”主题图为教学情境,通过比较教室墙上的时钟表示8时15分与已经学过的整时、整半时的不同,引起认知冲突引入新课,再通过“数一数”钟面上的“格”认识时间单位“分”和“拨一拨”钟面上的分针一圈,看时针怎样变化,认识“1时=60分”的关系。下面是教学实录与评析。
一、巧用“上课”主题图,引入新课
师:(多媒体出示“上课”主题图)主题图上的时钟表示的时间是多少,你们知道吗?
生:8时15分。(部分学生知道,部分学生似是而非。)
师:小朋友在上课,老师正在给小朋友讲“神州五号”飞船成功发射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生:非常想!
[评析]执教者巧妙地改变“上课”主题图的意图:把通过比较教室墙上的时钟表示的时间与一年级上册学过的整时、整半时的不同引起认知冲突,改为“上课”老师给学生讲“神州五号”飞船成功发射的故事。这样将“认识时间”的教学融入到故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巧用“录像”,认识时间单位“分”
(课件播放“神州五号”飞船成功发射录像,并在屏幕的左上角添加“时钟”。)
师:“神州五号”是什么时间发射的呢?
生:九时。
师: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一二级分离,好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杨利伟出发多长时间了?
生:(边看边数)1分钟,2分钟,3分钟……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分针走1格就是1分钟,2小格就是2分钟……
(教师边听学生说,边用实物钟演示。)
[评析]执教者巧妙地在录像屏幕的左上角添加了“时钟”,使认识时间单位“分”的教学渗透在“神州五号”飞船成功发射的故事里,富有感染力。
三、巧用“录像”,教学“时”与“分”的关系
师:首次从太空传来杨利伟清晰洪亮的报告声,指挥大厅立刻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时候是几时?
生:9时5分。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
生:分针走过5小格。
师:报告船箭分离成功,现在是几时?
生:9时10分。因为分针走过2大格,即10小格。
师: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一人当报时员,一人拨钟表,一人填钟表上的数字)帮杨叔叔算一算,从九时出发,分针从12走过的每个数字各是几分?
生:(全班数)5分,10分,15分,20分,25分……
师: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
生:60分。
师:时针有什么变化?
生:时针走了1大格,就是1小时。
师:说明1时和60分是什么关系?
生:1时和60分相等。(板书:1时=60分)
[评析]执教者巧妙地把认识“1时=60分”的教学置于紧张的飞船腾空时刻,“滴答,滴答”的时钟声音拨动着学生的心弦,吸引着学生的眼球,同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拨一拨”分针,使认识“1时=60分”的教学落到实处。
四、巧用“录像”,学习读、写时间
师:现在时间已过1小时,飞船载着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在湛蓝的天空中飞翔,当飞行到第7圈时,杨叔叔在太空中向全世界展示什么?谁知道那是在什么时间?
生:展示鲜艳的国旗。时间是12时25分。(师板书“12:35”并介绍写法。)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时针指在12与1之间;分针指在7,从12到7有35小格,即35分。
师:什么时候杨叔叔的儿子在问候爸爸?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3时41分。因为时针指在3与4之间;分针指在8过1小格,从12到8过1小格,有41小格,即41分。
[评析]执教者巧妙地把枯燥的“读、写时间”的教学置于杨利伟向全世界展示鲜艳的国旗和他的儿子问候爸爸的动人时刻,这一“时刻”亮点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增强了读、写时间的效果。
五、巧用“录像”,巩固练习
师:时间过得真快,现在是第二天早上,请看神舟五号着陆过程(课件演示)。
教师说着陆过程,学生记时间(两种记法):
地面与航天员通话,杨利伟表示飞船工作一切正常—5时44分(5:44),
飞船返回舱返回制动点火—5时58分(5:58),
返回舱弹伞—6时11分(6:11),
返回舱主伞脱落—6时25分(6:25),
温家宝总理与杨利伟通话,祝贺他顺利返航—6时31分(6:31),
“神州五号”成功着陆—6时33分(6:33),
胜利归来,杨利伟向人们挥手——6时38分(6:38)。
[评析]“神州五号”飞船返回舱顺利返回,举国上下一片欢腾,每个中华儿女无不为之振奋,为之自豪。相信这样的“事件”会在学生的记忆深处留得很久很久……执教者把“神舟五号”着陆过程的一组时间作为练习,实现了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和谐统一。整节课展示了完美的构思,这样的教学不仅传递了数学知识,还传递着中国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与文明,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凝聚力。
作者单位
福建省尤溪县西城中心小学
福建省尤溪县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李瑞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shuxue/2021-04-23/58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