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和比例是小学六年级一个重要的知识,包括比的意义与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等内容。新教材对这章知识的编排,更多地关注与生活的联系,并且教学目标明确提出:“联系平面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能根据比例的性质解比例,会列比例式解答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在学习中,如果能够熟练掌握比例的意义、性质并巧妙运用,就可以很简便地解决许多数学难题。
一、根据比的意义,找出公式之间固定比
例1 一个圆柱体侧面积是314平方厘米,体积是942平方厘米,它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分析:要求圆柱的底面积,必须先知道圆柱的底面半径,但题目并没有给出相关数据,只知道侧面积是314平方厘米、体积是942平方厘米,解题必须根据这两个条件寻找突破口,求出圆柱的底面半径。
[赏析:根据比的意义,结合圆柱的侧面积、体积两个公式,可以推导出二者之间存在一个固定的比,即SV
[赏析:这两道题都是根据题中条件列出等式,再结合比的基本性质列出比例,从而求出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二者之比),再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题。]
三、根据正比例意义,巧列比例求解
例4 三条边长分别是6厘米、8厘米、10厘米的直角三角形,将它最短的直角边AB对折与斜边BC相重合(如下图),那么,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三角形ABD与三角形BED完全相同,所以BE=AB=6厘米。这两条边上对应的高AD与ED相等,剩余部分三角形DEC也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它的底CE边长是10-6=4(厘米)。这三个三角形分别以AB、BE、CE为底,高分别是AD、DE,高相等。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可知:三角形的高一定,面积与底成正比例。由此可知这三个三角形面积之比与底之比相等,所以这三个三角形面积之比为3∶3∶2。
大三角形ABC的面积是:6×8÷2=24(平方厘米)。
例5 如下图,E、F分别是长方形BC、CD边的点,三角形ABE、ADF和四边形AECF面积相等,已知BE=8厘米,求CE长。
[赏析:这两道图形题都利用了正比例意义,根据正比例意义可知,“当三角形的高一定时,面积与底成正比例”,据此我们可以巧妙列比,求出未知数。]
四、根据反比例意义,转化比巧求解
例6 一架飞机所加的油最多能够航行9小时,某天这架飞机要外出执行任务,去时顺风,每小时能飞900千米,返回时逆风每小时能飞行720千米,问飞机最多飞出多少千米就必须返航才能安全回家?
分析:根据条件可知,要保证飞机安全返航,它飞出的路程必须与飞回的路程相等。根据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例,飞机顺风与逆风的速度分别是每小时900千米和每小时720千米,速度比为5∶4,所以往返时间之比与速度比相反,为4∶5,求出往返时间就能够求出飞机飞行的最大距离。
900×4=3600(千米)……飞机能保证安全返回的最大路程
例7 如下图,小明8∶00从家出发到姥姥家,10∶22回家,已知他去与回家的速度比为4∶5。请问他在姥姥家玩了多长时间?他是什么时候回到家的?
分析:观察图可知,小明8∶00出发,8∶30到达A点,我们假设此处为学校,那么他从家到学校需要半小时。他返回时是10∶30,经过学校,他去与回家的速度比是4∶5,根据“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成反比”可知他从学校回家与从家到学校的时间比为5∶4。所以,他从学校回到家用了30÷5×4=24(分钟)。同样据此可知,他从学校(A点)到姥姥家用了10分钟,所以他到达姥姥家是8∶40,在姥姥家用了10时22分—8时40分=1小时42分,他回到家的时间是10时30分+24分=10时54分。
[赏析:这两道题的共同点都是利用了反比例的意义“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成反比”,在往返同一段路程的过程中,根据速度比一定,从而得出与之相反的时间比,并由此求解。]
比的意义、性质,特别是正、反比例的意义在数学解题中应用特别广泛。在解题时,只要我们善于观察,抓住题中隐藏的比,巧妙化比,就能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作用,巧妙求解。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shuxue/2021-04-24/62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