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年、月、日”单元时间应用题,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到很棘手。尤其相减时,学生总习惯于用大数减小数。在此习惯支配下,计时法不统一时往往用普通计时参与计算造成错误,如上午6时到下午3时,经过的时间用6—3;或者虽化成了24时计时时刻,也一律用大数减小数,如下午3时到第-二天早晨6时,经过的时间用(12+3)一6。老师们感到力不从心的是没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达到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目的,有效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往往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学生学得累,老师教得苦,严重影响了师生的教学情绪。
反思时间问题,根据两个已知量和一个未知量,我构建了新的数量关系式:后时一前时=用时。“前、后时”分别指开始、结束的时间,“用时”指经过、生产等时间。有了数量关系式,不管是求后时、前时,还是用时,思考问题的切入点就转到找三个量上,思路随之豁然明朗,这就大大降低了求解难度。下面利用关系式分类求解一组例题,顺将求解过程中需注意的一些问题指出来,以利于正确使用。
一、同日的
只要注意计时法和单位的统一,问题就比较简单,这里从略。
二、隔日的
例1下午3点到第二天早晨6点,经过了多长时间?
例2小明一家从南京出发坐了47小时的轮船,于10月3日早晨6点到达重庆,他们是哪月哪日哪时上的轮船?
例3.小明一家10月1日早晨7点从南京乘船出发去重庆游玩,中途乘了47小时的船,小明一家什么时候到的重庆?
例1、例2分别求用时、前时,特点是后时不够减,这时需要根据题目条件加24再减,隔一日加一个24,隔几日加几个;如隔日未知,再看加几个24,直到够减为止,加几个就向前推几天。
例1“第二天早晨”——隔一日,加一个24。24+6是后时,12+3是前时,用(24+6)一(12+3)求解(计时法不统一时,普通计时均化成24时计时)。
例2隔几日未知,加2个24才够减,前时=后时一用时=(24×2+6)一47=7(时),所以要向前推2天,3日一2日=1日,答案是10月1日上午7时上的轮船。
(当“用时”数目较大时,可以用除法看它有几个24。不必一个个地去加)
例3求的是后时,后时=前时+用时,7+47=54(时),如果前时+用时的和超过24要除以24,商几就向后顺延几天,54÷24=2……6,2日+1日=3日,所以到的时间是10月3日6时。
三、隔月(季、年)的
例4小明一家9月29日早晨7点从南京出发坐船去重庆游玩,共坐了47小时的船,小明一家是哪月哪日哪时到的重庆?
47+7=54(,J、时),54÷24=2……6,2+29=3l(天)。
因九月份只有30天,所以用31—30=1(天),那就是下月的1日即10月1日,时间是6时。
例5今年6月27日是星期二,明年元旦是星期几?
后时是元月1日,前时是6月27日,无法减,要将后时折算成天数。折算的方法是把前时到后时前一个月经过的月份天数全加起来,再加上后时月份的天数(如果中间还隔若干整年,按年度天数加进去)。6月至元月经过了6月30天、7月3l天、8月3l天、9月30天、10月31天、11月30天、12月3l天。
后时=30+31+31+30+31+30+31+l
=30×7+5=215(天)
后时一前时=215—27=188(天)
188÷7=26……6
2+6=8、8—7=1(星期一)
用前时的星期几+余数=后时的星期几,如果超过7,再减掉7,差就是星期几。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shuxue/2021-04-24/62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