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网课 > 小学数学

让数学学具用在“正当时”

admin 小学数学 2021-04-24 01:25:51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逻辑性强的学科。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致参与课堂学习,借助手的活动能够实现与反映其内部思维活动,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在对自己的猜测去探个究竟、弄个明白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于是乎,小学数学学具出现了,它受到了广大数学教师和学生们的欢迎。利用学具,学生能运用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具体的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得到全面反映。此外,学具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也起着独特的作用。 
  数学学具使用起来了,但紧接着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课始将学具发给学生,等到真正教学到这一环节时,很多学生的学具已经玩得找不全了,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在课堂中,学具的操作往往是为了操作而操作、为应用而应用,缺乏教师的控制和对学具操作方法的指导,结果通常是耗时多而收获少。那么,怎样才能使学具真正合理、最大效度地发挥作用呢? 
   
  一、教师预告用处,学生妥善保管 
   
  学具是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手段,是教师运用其解决教学中一些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关键问题的工具。经过几年的实践,我觉得该用学具的地方绝不含糊,不该用时绝不摆花架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学具的长处。 
  每发学具时,学生都觉得好玩,玩久了,用时就不齐了。面对这种现象,我采取了一种办法。首先对学具进行分类、剖析,参照学期教学计划表里的详细记录发给学生后,就带着学生一起来“玩”,逐一发现其作用,并了解这些学具在学习哪个知识、哪一单元使用,要求学生在课本目录中标记号。之后,让学生将学具收好放于家中。学习下个单元若需要某类学具,我就提前告知学生,将此类学具放入书包备用。这样一来,学生心中有数,既满足了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又建立了“学具是我们学习的伙伴而非玩具”的意识。此法实行后,丢失学具的情况果然大大减少。 
   
  二、教师巧妙引导,学生产生操作相关学具的需要 
   
  在教学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适时让学生感到需要操作相关学具,凭借学具的帮助使难题迎刃而解。这样,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已非常清楚学具的作用,明确操作的目的,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 
  例如,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学生计算“9+6”,我提问:“小朋友们来算一算,把9和6合起来是数字几呢?”学生表示困难时,就启发:“或许我们可以来动动手,答案就出来了。”学生马上联想到借助小棒来摆一摆,我立即肯定了这种方法。学生摆出9根和6根小棒后,我提示道:“怎样摆能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呢?”学生思考并动手着,最后引导总结出“凑十法”的计算方法。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意识到小棒是帮助着探寻计算方法的。这样长期坚持下去,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而且真正让学生在动手中体会到了知识形成与内化的过程。 
   
  三、教师优化学具操作过程,学生有效突破学习难点 
   
  相同的学具,操作方法不同,效果也就大相径庭。因此,教师要研究知识的内在联系,确定教学难点,利用学具有效突破,将学具操作方法和操作过程最优化。 
  例如,学习“圆锥体积公式推导”有关模型时,大部分学生将其中两个圆锥分别放在圆柱上,说一个是尖尖顶的小城堡,一个是矮顶的小房子,这些说法确实很形象。这时,教师在旁引导:“这圆锥放上去怎么就这么合适呢?”学生略一思考后,就会有板有眼地说:“这两个圆锥的底面和圆柱的底面大小相同。”如果学生仅仅停留在摆弄模型上,教师可再引导:“我们一起用它们玩沙子好不好?”这样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轻松地就在与学生共同的玩乐中理清楚了。 
  学具的直观性、可参与性和实践创造性,在数学教学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合理地组织好操作过程,发挥学具的最大作用,让学具充分地为学生所用,这样才能取得优化的学习效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shuxue/2021-04-24/6224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潘少俊衡

| 桂ICP备2023010378号-4

Powered By EmpireCMS

爱享小站

中德益农

谷姐神农

环亚肥料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潘少俊衡友情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