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反映,开放的课堂难以驾驭,易 “放”难“收”,经常无法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出现这种现象,往往是因为课前预设不够,课堂缺乏有效调控。以下结合教学片段,谈谈开放性课堂的预设。
一、关注开放问题的指向性
案例一 “9加几”教学片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上课开始,教师通过课件出示课本中的“运动会场”场景。
师:今天我们来参加运动会,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操场上有的同学在踢毽子,那个扎小辫的女同学还会用脚后跟来踢,真棒!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我发现有的小朋友在跑步,跑得满头大汗。
生:我发现有的小朋友在跳绳,跳得可真快呀!
生: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在鼓掌加油!
师:可以根据图意列出几个加法算式吗?(有点着急。)
生:跳绳和跑步的共有几人?列式为:3+6=9。
生:跳绳和跳远的共有几人?列式为:3+7=10。
。。。。。。
十几分钟过去了,但如终没有涉及“9加几”,教师更急了。
思考 有许多教师认为,提出“你们发现了什么”“你们观察到什么”等宽泛的问题,不给学生暗示思考方向,任由学生海阔天空地观察、思维、表达,更能体现教学的开放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个案例中, “你发现了什么”缺乏指向性,学生被内容丰富的主题图画面吸引,充分表述自己看到的人和事,教师又不敢引导学生,结果“问题千个。离题万里”,好像是一节看图说话课。即使教师急了,提出“你可以根据图意列出几个加法算式吗”,学生的思维也一下子收不回来,致使花费一节课四分之一强的时间,还没切人教学主题,既浪费宝贵的时间,又没有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命令式的提问不可取,拐弯抹角的兜圈子也不行,教师需要的是预设思维含量高的问题,把学生的思路自然地引入思维的轨道,并以此为核心发散开来,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如教师提问: “根据这幅图呈现的信息,你能提出用9加几来解决的问题吗?”“你能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新问题吗?”这样提问,既考虑到了问题的开放性,又有一定的指向性,能提高教学效益,真正达到“放开教学,开放思维”的效果。
二、关注自主探索的高效性
案例二 “平行与垂直”教学片段(人教版第八册)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支铅笔落在地上后可能形成的图形。反复操作,小组长组织大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小棒摆在展示板上。
师:将铅笔抽象成线段,探讨以上图形的分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shuxue/2021-04-23/61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