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网课 > 小学数学

新理念下,数学教学应突出“五化”

admin 小学数学 2021-04-23 14:04:34 小学数学探讨争鸣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因此,教学时,我们要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构建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同时还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找”生活的数学——数学知识生活化 
   
  教师的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到生活中去“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形成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如教学“一个数加减一个接近整百数的简便计算”时,有位老师有意地创设营业员和顾客的双边活动情境。即有一个顾客带着540元钱到电器商店购买三用机,一架三用机298元,他拿300元给营业员,你们想一想是给多,还是给少了?他买好三用机之后还剩多少钱?你们替他算一算,怎样算较简便。这样,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挖掘学生身边有价值的数学事实,自然地把学生带入了生活的空间,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二、“做”动态的数学——数学学习活动化 
   
  新课程的目标将由“关注知识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课程设计将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出活动”。《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知识,学习数学。把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即23-7=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边摆弄小棒,边“唠叨”看自己的做法,再进行小组交流,然后指名汇报。生1:我是从23根小棒里数出7根,发现还剩下16根,所以23-7=16。生2:我是用10根减去7根剩下3根,另外13加上3得16根,所以23-7=16。生3:把7分成3和4,23-3=20,20-4=16;生4:把23根分成16根和7根,7根去掉,所以23-7=6。生5:把23分成10和13,13减7得6,10+6=16等等。这样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得到许多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选择自己认为较好算法,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新知,理解与掌握计算方法。 
   
  三、“玩”有趣的数学——数学知识趣味化 
   
  学习有趣味数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即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游戏性活动“包装”数学知识或故事情境,“串联”数学知识进行教学,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显然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如两个同学一组做猜数游戏。甲:我想了一个两位数,你猜猜是多少?乙:这个数比30大吗?甲:对。乙:比50小吗?甲:对。乙:比40大吗?甲:不对。乙:比35大吗?……利用这游戏开展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体会数的大小的同时,还能学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又如教学“认识位置”时,当学生认识了前、后、左、右等方位后,教师就在每个小组四个同学的桌面中间放一个笔盒并在笔盒旁边再放一支圆珠笔,让学生说说笔在笔盒的什么方位?轮换位置观察,学生说的不一样,在争执中体验到了观察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认识。这样寓知于趣,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问”未知的数学——数学知识问题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学生比只能解答问题的学生更聪明,其聪明之处就在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包含了学生的创新欲望。因此,教学时,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多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寻找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即从课题处找问题,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在知识的“生长点”上找问题,即从旧知到新知迁移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在知识的“结合点”上找问题,即从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上发现并提出问题;在知识的应用上找问题,即对所学的知识不了解它的作用,也可以提出问题;在法则、性质、规律等结论处找问题;还可以从自己不明白的、不理解的地方找问题等。使学生认识到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就能发现处处有问题。而且学习数学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至再解决问题的反复过程。 
   
  五、“用”有价值的数学——数学知识现实化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在他的《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中阐明: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看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尤其是~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我们应及时提供把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机会,在应用中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魅力,并通过应用促进学生更主动地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在生活中更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后,让学生计算粉刷这间教室,粉刷面积大约是多少?再如有两盒长30厘米,宽15厘米,高25厘米礼品,设计合适的包装方式,把两盒装在一起,有几种包装方式?哪种方式更省包装纸?这样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数学问题;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价值。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shuxue/2021-04-23/6083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潘少俊衡

| 桂ICP备2023010378号-4

Powered By EmpireCMS

爱享小站

中德益农

谷姐神农

环亚肥料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潘少俊衡友情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