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网课 > 小学数学

利用课堂提问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admin 小学数学 2021-04-23 14:03:58 小学数学探讨争鸣

 

  无论是传统教学法还是现代教学法,教师常常把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本人就此谈谈个人的见解。 
   
  一、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 
   
  所谓启发性,就是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创新思维的积极性。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起来,引向既定方向,并向纵深发展,这是启发性提问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教师提问要注意激疑,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使之茅塞顿开。例如,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中一道例题:“一个粮食仓库有大米1500袋,运走3/5,还剩多少袋?”课本提出两种解释。所以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深刻理解这两种解法的作用:第一种解法是为第二种的解法打基础;第二种解法是第一种解法的发展,又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应用题打基础,这也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因此,课堂提问的重点,应着重在解题思路上展开,对第一种解法,教师可这样启发提问:①要求还剩下多少袋,先要知道什么条件?②运走多少袋怎样求?③怎样求还剩下多少袋?这样,使学生认识第一种解法的思路是先求出运走的袋数,再求剩下的袋数。对第二种解法,教师则可这样提问:①题目要我们求什么问题?②从线段图上看粮库大米的总袋数是单位“1”,运走它的3/5,还剩总袋数的几分之几?③1500袋的2/5是多少?④怎样列出综合算式。[1500×(1-3/5)=1500×2/5=600袋]这样,学生认识到第二种解法的思路是先把总袋数看作单位“1”,求剩下的占总袋数的几分之几,再求剩下的袋数。显而易见,第一种解法是从条件出发的综合思路,而第二种解法是从问题出发的分析思路。在学生掌握了以上两种解法之后,教师再进行设问:这两种解法,哪一种好,为什么? 
  通过上例中的启发性提问,学生融会贯通地获取了新知,思维的能力,尤其是比较思维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二、提问要有智能价值 
   
  教师所提问题既要简明,富于启发性,又要有一定的难度,富于思考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引起他对新问题思考的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而提高其智能。例如,五年级学生在学过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之后,我出示了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容器,让学生分别求出它们的体积和容积。学生很快做好了。接着,我又出了道开放题:手中拿着石块问学生怎样求它的体积,乍一看,学生都不知所措。我把容器放了一半水,问学生水的容积是多少?并在水面的地方做上记号,再放一些水问学生增加了多少水,学生很快算出来。经过计算、讨论,学生很快想出了把石块放在水里,水增加的容积就是石块的体积。我又追问:这种方法要注意什么?同学们认为:首先要有足够的水,使物体能够完全浸在水中,其次不能让水溢出来。还有同学回答得同样精彩:把物体完全浸没在装满水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中,让水溢出来,然后再取出物体,量一下水面降低了多少,再量出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里的数据,计算出溢水的体积,也就是石块的体积。 
   
  三、提问要灵活有趣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问,又要体现趣味性,力戒呆板陈旧。例如,我在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组织学生练习时,先让学生判断,并说出能被2、5整除的数的单项练习;接着改变叙述形式,“指出下面各数,哪些有约数2(或5)7哪些能被2(或5)整除7哪些是2(或5)的倍数?”继而提问:“用0、6、5三个数字,排列成一个三位数,使它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有哪几种排法7”然后,请同学们将领到的数字卡片,分别放到含有“能被2整除的数”“能被5整除的数”和“同时能被2、5整除的数”的集合圈里。由于针对同一问题,教者考虑到了问题的趣味性,变换了提问的形式,所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气氛热烈,学生的思维活跃,这就可以把学生从死记硬背或机械模仿中解脱出来。 
  总而言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只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安排精心设问,注重提问的启发性、智能价值及灵活有趣等方面的因素,我们的学生就一定能燃起思维的火花,就一定能展开思维的翅膀。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shuxue/2021-04-23/6082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潘少俊衡

| 桂ICP备2023010378号-4

Powered By EmpireCMS

爱享小站

中德益农

谷姐神农

环亚肥料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潘少俊衡友情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