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数学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同时也给数学教师带来了挑战。如何在小学数学复习中针对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典型性习题,让学生在精选的练习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整理,同时又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呢?下面,笔者浅淡几点设计习题的体会。
一、设计开放性习题
开放题能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发挥想像力的机会,达到思想、方法相互交流的目的。由于开放题的条件可变化,答案不唯一,解题策略较灵活,因此学生乐于参与。在数学复习中精心设计开放性习题,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推动学生展开多角度、多方面的探索活动,获得新奇、独特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不断探索、追求卓越的精神,提高解题能力。
例如,在复习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时,教师设计了“画一画,算一算”的操作计算开放题:画一个周长为18厘米的长方形,在图上标出数据,并计算出你所画图形的面积。这一习题的设计,为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设计一个长方形提供了机会。有的学生设计的长方形面积较大,有的学生设计的长方形面积较小,有的学生设计了一个长宽是倍数关系的长方形等等。正是这种开放性问题的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新的心理态势,完全符合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设计生活化习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复习题的设计也应巧妙地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练习时感到亲切、自然,增强练习的兴趣。
如填空题“一个鸡蛋的体积是( )、汽车的速度是( )”等,都能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使学生饶有兴趣地解答生活化的数学问题,达到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又如:“王东星期天进城买文具,所带的钱如果全部买笔记本,可以买10本;如果全部买铅笔,可以买15枝。现在他先买了4本笔记本,剩下的钱,还能买多少枝铅笔?”这样的题目将工程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不仅避免了学生在练习中产生枯燥乏味的疲劳感,而且能使学生在解答中提高练习的兴趣。
三、设计比较性习题
有对比,才有鉴别。比较性习题的最大优点是能让学生在解答题组的过程中找出异同点,突破教学难点。设计比较题时,要求教师从数学知识的整体联系中抓住重点、突出难点,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和易混淆易错的内容设计习题,让学生通过对比、纠正、鉴别、分化等方法,进一步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如:“(1)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修,需要20天,由乙工程队修,需要30天。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2)一批布料,做上装能做20件,做裤子能做30条,如果整套做,能做多少套?(3)甲从东城到西城要20分钟,乙从西城到东城要30分钟。如果甲、乙两人分别从东西两城同时相向出发,经过几分钟相遇?”这三道题的文字表述虽然不一样,但它们的解答算式却是一样的,即1÷(1/20+1/30)。因此在复习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对各类复习题进行归类。这样才能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拓宽应用题的视野,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四、设计综合性习题
小学数学知识是一个有机整体,各部分知识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设计某一知识的习题时,要兼顾其他相关的知识,达到“一例带一片”的目的。
如复习分数应用题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
男生和女生的比是( ),女生比男生少( )%,男生占总人数的( )/( )……
(2)如果给这道题目加上条件“20人”,那么这20人可以表示哪些人数?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这里运用简单的一幅图,融分数、百分数、比的知识于一体,直观、鲜明地揭示了数量之间的关系,展示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题量虽小,但知识容量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抽象思维力。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shuxue/2021-04-23/59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