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事物,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良好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难点: 认识周长,会测量并计算基本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初步探索各种图形周长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直尺、软尺、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让学生围绕花坛走一周,亲身感受周长的含义。)
一、创设情境,感知周长内涵
师: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小蚂蚁,欢迎它的到来。(课件演示。)
师:上课前我们做了一件事,可小蚂蚁还不知道,谁来汇报一下。
生:我们围着花坛走了一周。
师:据你们的估计,这个花坛一周大约有多长?
生:这个花坛的一周大约有两米长。
生:这个花坛的一周大约有3米多长。
师:你们说的长度不同,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这一周有多长。那么,我们走过的这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花坛的周长,到底什么是周长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什么是周长。)
师:小蚂蚁也想围着它的小花园—— 一片小树叶走一周,如果小蚂蚁走对了,我们鼓掌表扬它,好不好?来!我们给它喊口令。(课件出示:小蚂蚁围着树叶走起来,但没有走回起点,就停了下来。)
师:对吗?
生:不对,还应该继续走。(课件继续演示:蚂蚁又走过了起点。)
生:老师,它又走多了。
师:真是只马虎的小蚂蚁。谁能告诉小蚂蚁怎样走才能让它感受到树叶的周长呢?
生:从起点走,走一周再回到起点。
师:说得不错,请同学们伸出一个手指一起帮助小蚂蚁重新走。
师:看来,不管从哪一点出发,只要沿着树叶的外边缘走一周,再回到起点,就一定能得到树叶的周长。
师:请同学们看。(在黑板上画一个角“∠”。)
师:这是什么图形?
生:角。
师:角有周长吗?谁能到前面指一指。
生:没有周长。
师:为什么没有周长呢?我们可以根据刚才学过的知识认真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意见在组内交流。(学生交流、汇报。)
生:我们组认为,角没有周长,除非再连一条边,把这个口封住,这样就可以回到起点。
师:那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才有周长呢?
生:有封口的图形才有周长。
师:对,也就是说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二、实践探索,理解周长
师:现在请同学们找一找,看一看你身边的物体,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有周长?谁来一边摸边线一边说。
生:(摸数学书的边线。)这是数学书表面的周长。
生:(摸文具盒的边线。)这是文具盒表面的周长。
……
师:看来周长就在我们的身边,那么我们身上哪有周长呢?
生:头、腰、腿、脖子……
师:头部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头围。腰部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腰围,比如我们去做裤子时,裁缝都要量一量你的腰一周有多长。周长的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是很广泛的。
师:如果老师想让同学们估计一下我的腰围,选哪个长度单位合适?
生:厘米。
师:谁能说一说1厘米有多长?10厘米呢?
生:我的一拃大约10厘米。
师:那谁愿意到前面来,用你的手估一估老师的腰围到底有多长?(生用手指估算。)
师:我估算老师的腰围大约是70cm。
师:现在老师实际测量一下,看一看你估计得准不准。(师测量)谁来帮帮老师啊!
师:误差不是很大,那么要想知道准确长度,只靠估算行吗?
生:不行。
师:我们必须动手量一量,现在就请同桌互相量一量对方的腰围或头围。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时要注意从哪一点出发就回到哪一点,只量一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shuxue/2021-04-23/58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