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着手设计“认识分数”这一公开课的案例时。我思索着:知识镶嵌在情境中,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情境,应能激发学生乐于参与的“情”,并引导学生浸润于探索、思维和发现之“境”中。那么,如何创设一个富有创意的引入情境,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一天午后,我一踏进教室,就听到广播里传来了嘹亮的雷锋之歌。这时,我心中一阵窃喜,随之出现我的第一次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一)
(课前播放《雷锋之歌》)
师:阳春三月,春风吹开了朵朵雷锋之花,我们班里评出了几位雷锋小标兵。现在请雷锋小标兵上台,这里有些奖品要奖励给他们,不过要先解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后才能拿到奖品。(随之出示两盒外包装一样的礼品盒,里面装有相关的雷锋故事图片,一盒装有9张,另一盒装有12张)
师:这里有两盒礼品,你能分别拿出盒中礼品的1/3吗?你准备怎样拿出它的1/3/9
生1:把全部礼品平均分成3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这盒礼品的1/3。
(请两位学生上台分别拿出两盒礼品的1/3)
师:请大家注意观察,看看能发现什么。
两位学生打开盒子认真地数着,生2拿出了3张图片,生,也拿出了3张图片。这出乎我的意料,我再次给两位学生暗示:“想一想,怎样才能准确地拿出礼品的1/3.9看看你拿的是全部的1/3吗?”另一位学生足足用了5分钟,也没有准确地拿出4张图片。
我本来设计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发现:一个学生拿出3张图片,一个学生拿出4张图片。“为什么都是拿全部的1/3,拿出的张数却不同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进而引入新课。
创设此情境的目的有两个:1.三月是学雷锋活动月,以此情境引入,一方面这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可以唤起学生的新鲜感和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另一方面,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有些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及身体健康,而忽略对孩子的思想教育,形成孩子自私自利的性格,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我想借此情境,有机地对学生进行雷锋精神的渗透,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实现数学课中的教育性,体现学科的整合性。2.由“都是拿全部的1/3,为什么拿出的张数却不一样”引出今天要研究的问题,为学生创设一种“愤悱”的氛围,使学生在这个充满认知冲突和思维挑战的问题情境中激活思维。但学生并没有顺利地拿出奖品的1/3。是因为我没有很好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和知识基础估计过高。“拿出整体的1/3”是这节课的新授内容,且属于逆向思维。我以为学生利用上节课所学的分数意义,再通过二年级所学的平均数的有关知识,可以解决此问题。但课后我才了解到,学生的这些知识基础并未打牢,平均数的内容也有些遗忘。以至课堂上出现了冷场的现象。另外,学生们冷漠、木讷的眼神告诉我,创设这一现实情境,未能激起他们一丝一毫的兴趣,这无疑给我泼了一盆冷水。课后从和学生的谈话中了解到:他们对雷锋的事迹并不了解,而且根本不感兴趣。虽然这是现实问题,但这种现实更多指向成人的现实,对儿童来说没有意义。这些只是我们成人认可的,而儿童却未必认可!
面对失败,我陷入沉思:到底怎样的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回到家中,我无意间看到电视里。播放体育彩票摇奖时的镜头,眼前不觉一亮:“这不正是学生们熟悉且喜欢的活动吗?”于是。出现了我的第二次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二)
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玩一个摸奖的游戏.好吗?(好)听好了,摸好后站在这里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是几等奖。
师随之捧出摸奖箱,学生高举小手,兴致高昂、争先恐后地要摸奖。学生摸奖情况如下:
红 绿 绿 黄 黄 黄
① ② ② ③ ③ ③
师:看来,大家的手气不错,都中奖了!(产生了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
师:现在考考大家的眼力。
课件出示:
1、红色球是这些球的几分之一?
( )
2、绿色球是这些球的几分之一?
( )
3、黄色球是这些球的几分之一?
( )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板书课题)
(以此引入,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可教室里出现了如下场面:“我摸到一等奖!”“我摸到三等奖!”……参与摸奖的学生在台上兴奋地手舞足蹈。“老师,一等奖是啥奖品……”学生们大声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shuxue/2021-04-23/58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