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与可能性”的复习,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和谐发展?现谈谈我的看法。
一、要把握复习内容的深度
在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统计知识不再片面追求制作统计图表的方法和技术,而是把描述信息、利用信息进行判断与推理作为统计教学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在复习时并不要求学生独立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只要学生能将教师提供的部分统计图表补充完整就可以了,但是观察图表进行分析,要作为重要的方面。对于在统计中学习过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只要求学生体会平均数的意义,不要求学生学习中位数、众数(这些内容放在第三学段)。据此,我们在复习这一内容时,可以放低教学要求。
“可能性”这一知识,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新增设的内容,在复习时,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从最简单的现象开始,逐步深入。在数学课程标准修订意见中,第二学段只要求学生体会随机现象,并能对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定性描述。所以我们在复习时,同样可以降低一些教学要求。
二、要引领学生自主整理知识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复习课的功能也在发生变化。复习不仅是知识的回忆和再现的过程,而且是引领学生自主整理所学知识,促使其认知结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的过程,从而使不同的学生通过复习,能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在复习时我注意引领学生整理已经学习过的统计图表和可能性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如在复习统计图表时,先请大家回忆: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了哪些统计图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回顾。同时教师展示复习整理提示:统计图表的分类、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学生小组讨论整理完毕后,及时展示学生作品并评析,请学生说说是怎样进行整理的?在此基础上,教师板书知识点(一)、(二):
(一)
(二)
对于“可能性”的复习整理,可以通过师生一起回忆的方法进行: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的可能性大致有:随机事件;可能性有大、有小或相等;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用分数(百分数)刻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三、要用典型例题引发思考
数学复习除了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外,还要进行典型例题的选择与设计。让学生在例题的引领下展开积极的思维,在问题解决中提升数学意识,巩固已学知识。
例如,统计图表的复习,只是让学生填表、让学生按照提供的部分统计图补充完整等练习,对学生来说没有难度,但是在复习时又不能加大难度让学生自己制表或自己绘图。而对“可能性”有关知识的复习,同样遇到这样的问题,练习题既不能太深,又不能太平,要让学生觉得有新鲜感。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我作了一些尝试。下面是我设计的三道例题。
1.实验小学举行科技知识竞赛,各位选手的成绩如下。
请你将这次竞赛成绩整理后填入下表。
根据整理好的统计表回答问题:
(1)这次竞赛哪个分数段范围内的人数最多?
(2)组委会规定,本次竞赛设一等奖5名,你认为多少分以上可以获得一等奖?
(3)根据选手的竞赛分数确定二等奖10人左右,你认为哪个分数段的人数会获得二等奖?
[设计意图:这一题首先要求整理数据,其运用的方法一般是画“正”字,统计完以后还要算一下“正”字(5人)显示的总人数与题中告诉我们的总人数是否一致。要5名一等奖,应该是竞赛成绩最好的5人,所以可以从高分到低分排出5个,就是获得一等奖的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找出获得二等奖的分数段。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shuxue/2021-04-23/58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