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网课 > 小学数学

试谈复习铺垫的要求与方法

admin 小学数学 2021-04-23 01:15:51 小学数学试卷分析

 

复习铺垫是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学习后继知识做好准备,可激活认知基础和激发学习心向,是做好顺利实现认知结构的同化或顺应的预备工作。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一般是复习铺垫,它事关全局,直接影响着后继教学进程的顺利展开。那么,怎样合理恰当地设计和操作复习铺垫这一首要教学环节呢?关键在于教师要明确复习铺垫的任务要求,选择、设计好复习铺垫的有效方法。 
   
  一、复习铺垫的任务要求 
   
  复习铺垫,它的任务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知识、能力和心理上的准备。即为学习新知铺平道路,唤醒学生的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探索新知的活动。这仅是新授知识的准备工作,不是目的,必须要做到“短、平、快”,迅速触及教学的重点。在此,“短”是指短时高效;“平”是指平中见奇;“快”是指快速反馈。具体地说: 
  1.“短”时高效。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分析,一般来说,上课后的第5分钟到第20分钟这段时域,是儿童注意力比较集中的最佳时域。为了确保学生能在这最佳时域内学习新知,复习铺垫的时间要短,务必控制在3至5分钟内;效率要高,能为学习新知抛好“锚”,打好“桩”,架起认知桥梁。例如,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课时,要涉及商不变性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除法的试商、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等一系列旧知。如果面面俱到地进行复习,势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实际上,与新知有紧密联系的旧知是“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教师可围绕这一新知的认知固定点,精心设计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如3.22÷14),然后自然过渡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如3.22÷0.14)。这样就把新旧知识之间的主要矛盾暴露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思考:除数是小数应该怎么办?这里把复习旧知与引进新知融于一体,达到了短时高效的目的。 
  2.“平”中见奇。 
  复习铺垫的练习和设问的难度要适宜,使学生一开始就有成功感。同时,要在这适宜的练习和问题中,创设出思维情境,使学生产生“愤”、“悱”的求知心理,积极主动地参与新知的探究活动。例如,教学“工程问题”时,教师首先设计准备题:“一条公路长1200米,甲队单独修需20天修完,乙队单独修需30天修完。如果两队合修,需几天完成?”让学生列式计算,然后将1200米依次改为900米、60米,再让学生练习。学生发现路越来越短,但所需要的天数总是相同,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疑虑重重,产生解疑释惑的迫切心理,激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为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快”速反馈。 
  复习铺垫的目的,一方面是要快速提高学生的认知清晰度,扫清学习新知上的障碍;另一方面是要准确掌握学生的差异情况,及时给予纠正补充,使所有学生的学习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为了同时达到这两个目的,就必须运用“小题”引路,提高单位时间的练习效率。所谓“小题”,是指口答、填空、判断、选择、口算、视算等。例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可设计下列“小题”: 
  1.口答,说出下列分数或百分数表示的意义。 
  (1)什么是分数?什么是百分数? 
  (2)母鸡只数占总数的。 
  (3)母鸡只数占总数的25%。 
  2.写出下列各题的关系式。 
  (1)甲数是乙数的五分之三,甲数是多少? 
  (2)五年级有学生180人,已经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108人,占五年级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教师指名学生完成,然后集体订正,再将第二题练习中的“几分之几”改为“百分之几”,从而导入新课,新知的学习也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 
   
  二、复习铺垫的常用方法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复习铺垫的方法如果运用得当,往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自然,不仅可以分散难点,削减新知识教学的坡度,而且可以巧妙连接,节省教学时间,还可以防止谬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引入性铺垫。 
  引入性铺垫,是以旧知识为出发点,为自然地引进新课内容所作的铺垫。例如,新授“方程”概念时,可先出示下面几道题:()+3=5;20-()=8;()×2=6。让学生观察、思考,括号里应填“几”等式才成立。接着教师告诉学生,将括号中的数用一个规定的字母(如x)来表示,就是要学习的新内容——方程。这样的复习铺垫,不仅使学生感到方程的引入十分自然,又为方程的求解开辟了直接的通道。 
  2.准备性铺垫。 
  准备性铺垫,就是有目的地提出相关的预备知识,为启发学生思维和攻克教学难点所作的铺垫。例如,教学“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一课时,先复习“什么叫平均数”和“怎样求平均数”,再让学生根据下列问题,思考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1)火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一星期平均每天糊纸盒多少个? 
  (3)全班平均每人糊纸盒多少个? 
  然后提出下面三个问题: 
  (1)这三个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有什么相同之处? 
  (2)填写关系式:()÷()=平均数。 
  (3)最后两个问题的相关条件一样吗?为什么? 
  由此顺利地过渡到例题的教学。这样的复习铺垫,使学生从知识、心理、思维上作好接受新知的准备,为学习新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外,这样的复习铺垫对于突破教学难点,有着水到渠成的妙用。 
  3.过渡性铺垫。 
  过渡性铺垫,是指在遇到难度稍大的教学内容时,教师有意识地补充中间的过渡步骤,以突出关键,削减坡度,降低难度。例如,新授“两步应用题”时,先让学生做填补练习:看算式,补充条件或问题。 
  (1)商店里有6个白皮球和18个花皮球,?摇?摇?摇 
  算式:6+18 
  (2)?摇?摇?摇?摇,卖出20个皮球,还剩多少个? 
  算式:24-20 
  教师接着提问:“这两道简单应用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发现:前一题补充的问题(商店一共有多少个皮球)正好是后一题所缺的条件,后一题所缺的条件又可以根据前一题的两个条件解答出来。这时,教师再提出问题:“你能将这两道简单应用题合并成一道应用题吗?”学生编题后,与准备题相比较,发现两道题合并后,只少了前一题中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就是两步应用题的中间问题,即寻找到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关键。这样的复习铺垫,犹如铺路搭桥,可以逐渐将学生引向新知的彼岸,有效地分散了难点,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4.接力性铺垫。 
  接力性铺垫,是根据教学新课的需要,将新知识学习中所转化、归纳出来的问题,事先解好备用。一旦新旧知识相连接,问题即告解决。例如,新授应用题:“一个发电厂有煤2500吨,用去,还剩多少吨?”可先让学生练习以下各题: 
  (1)20的4倍是多少?20的是多少? 
  (2)一条电线长20米,用去,用去多少米? 
  (3)一条电线长20米,用去米,还剩多少米? 
  然后出示例题,新旧知识便融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shuxue/2021-04-23/5824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潘少俊衡

| 桂ICP备2023010378号-4

Powered By EmpireCMS

爱享小站

中德益农

谷姐神农

环亚肥料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潘少俊衡友情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