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学时间约占小学数学教学总课时的40%。为了提高应用题教学质量,除加强平时的教学外,还必须做好期末总复习。在复习教学中注意“五抓”可大大提高复习的实效性。
一、从情境中抓趣味
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帮助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把要复习的内容融入其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复习开始时,教师先创设情境“星期天,认真学习了一个星期的小明去公园玩,他来到花坛边,看到许多美丽的蝴蝶,黄蝴蝶有4只,红蝴蝶有5只。”教师边说边出示图画,让学生根据要求看图列式。在复习图文表格式应用题前,教师又创设情境“小明在公园里看到一些蝴蝶飞来飞去”,随即出示有飞来飞去内容的题目,并述说题意。在复习文字应用题前,教师再创设情境“远处又飞来了一群蝴蝶”,边说边出示求两次飞来的蝴蝶总数的加法应用题。最后继续创设情境“小明的老师要他捉蝴蝶上课观察,他要捉9只蝴蝶,现在捉了5只,还要捉几只?”同时出示这一减法应用题进行复习。
这样,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乐学情感,用它作为智力发展的翅膀,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从渐变中抓联系
复习课的基本任务是:抓住双基串成线,沟通联系连成片。把平时相对独立的知识串联起来,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就需要复习时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把基本知识点巧妙串联起来。
复习时可这样安排:1.通过看图列式复习加减法的意义。先出示图画:4只黄蝴蝶,5只红蝴蝶。再在外面加圈成:
接着提问学生:这个图表示什么意思?用什么方法?根据图列两个加法算式。然后教师在中间添上虚线成:
并提问虚线表示什么意思?再用手分别遮去一部分提出求另一部分的蝴蝶数用什么方法算?最后让学生根据图列两个减法算式。2.擦去线条,保留图画并改成图画应用题(如下图)。
让学生说图意再解答。
这样由不变的图片添上一些渐变的符号把看图列式和图画应用题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简单的看图列式复习加减法的意义。以此为基础,再过渡到图画应用题,注重数量关系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当两部分都知道要求合起来的总数时,就用加法;当总数告诉了我们并且还知道了其中的一部分,要求另外一部分就用减法。这为下面进一步复习图文表格式与文字应用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从对比中抓差别
对比可以使不同类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更深刻地凸现出来,使学生的知识网络更加清晰,从而正确地掌握各类应用题。
总复习时用到了三次对比。
对比(一):复习图文表格式应用题的对比
这两题都是求“现在有几只”,但计算方法却不同。前一题的数目变多了,是求现在一共有多少只,所以要用加法;后一题的数目变少了,是求现在还剩多少只,所以要用减法。要求学生仔细看题,想清楚“现在”是哪种情况再决定用什么方法算,使学生能正确区分加、减法应用题。
对比(二):复习文字应用题的对比
1.花园里先飞来4只蝴蝶,又飞来5只,两次飞来多少只蝴蝶?
2.花园里先飞走4只蝴蝶,又飞走5只,两次飞走多少只蝴蝶?
从对比中使学生看到前一题是求两次飞来蝴蝶的总数,后一题是求两次飞走蝴蝶的总数,都要用加法算,从而使学生正确掌握不同叙述的加法应用题,避免学生看到“飞走了”就以为是要去掉而错误地把它做成减法。
对比(三):图文表格和文字应用题的对比
花园里先飞走4只蝴蝶,又飞走5只,两次飞走多少只蝴蝶?
这两道题的条件都是“飞走了5只”,但计算方法却不一样。前一题是求飞走后现在剩下的蝴蝶数,所以要用减法算;后一题是求两次飞走蝴蝶的总数,所以要用加法算。同时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教育:看题目要仔细,不能光看题目里的一句话,要完整地看完这道题,想清楚是什么意思,再决定用什么方法算。
四、从疏理中抓系统
低年级总复习教学,教师要带领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并理清知识脉络,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促使学生的头脑中逐渐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总复习疏理后形成的网络体系:
这样由浅入深,归类整理。归类复习时注意列举几种不同典型的情况进行比较,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学生的思考“串线结网”,形成知识网络。学生很清楚地理解本学期所学的3种加法(①求一共有多少?②求现在一共有多少?③两次的总数是多少?)和3种减法(①求还剩多少?②现在还剩多少?③求还要多少?)。
五、从深化中抓提高
期末总复习要在前面疏理训练的基础上,以练为主,讲练结合,同时要精心设计练习,提高复习效率。除教材安排的复习题外,可补充以下习题进行训练:
1.深化训练A
(1)小方买本子用去2角,买铅笔用去4角,他买东西用去多少钱?
(2)工人要修16米的路,修好了7米,还要修多少米?
(3)爸爸和妈妈各有10元钱,两人共有多少钱?(卡片补充出示:白萝卜有8个,红萝卜和白萝卜同样多,一共有多少个?1
(4)商店上午卖出9本图书,下午卖出7本,一天卖出多少本?
(5)学校有16个球,借走了7个,现在还有多少个? 以上训练是在前面疏理类型的基础上进行的,旨在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立性。
2.深化训练B
(1)聪明题:李老师布置了同样的作业,小明做了7道,小刚做了9道,谁剩下的作业多?
(2)看算式编题训练。
出示9+4尝试编出3种不同类型的加法应用题。
出示12-8尝试编出3种不同类型的减法应用题。
以上训练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样,从“五抓”人手去设计低年级应用题总复习教学,学生对应用题的掌握就会更全面、更深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shuxue/2021-04-23/58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