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幸聆听了两位名师的课,再一次领略了名师的教学特色与个人魅力,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是非常兴奋的。今天的两堂课让我想起了06年 “南胡之春” 的主题“双基与创新”。 显然,如今又把“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提到重要的位置。我们不得不承认新课程下的学生,双基不够扎实,简单的计算过不了关,做作业的速度太慢,有的甚至只会说不会做。面对这样的问题,我觉得重视“双基教学”也同样重要,摆在我们数学教师面前的问题是该如何平衡好“双基与创新”的关系。
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很好体现了估算对算法多样化的启发作用和笔算、口算、解决问题的相互渗透。倪老师在教学中着重体现了从口算算理向有具体情境支撑的笔算算理到脱离情境支撑的笔算算法研究再到笔算与口算建立联系。很好地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我认为其中有两个出彩的环节。一是在教学有情境支撑的竖式计算时,学生间在相互质疑与释疑对话中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就像倪老师所说的,学生提出了教师要问的问题,学生也回答了教师预设的答案,一切是那么的自然与顺畅;二是在学生理解了笔算算理后,倪老师安排了式题计算的算法研究,突出了基本算法重点研究的思想。
学习新知后倪老师设计了34×21的练习,旨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思维状态,并把学生的错误呈现出来,引起全体学生的关注。小结时,再让学生提醒其他同学:在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时要注意的地方(反思性学习)。课后我还向倪老师提了个外行的问题“23×12与12×23都和口算建立联系”。倪老师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先让学生对算法有清晰的认识再让学生去辨析”。我非常同意倪老师的观点。
二、《三角形的内角和》着重引导学生经历验证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谢老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操作探究,分别用测量、剪拼、折叠(教师提供的)的方法,验证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其间有动手的操作活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shuxue/2021-04-23/57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