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授课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情绪和反应,灵活、适当地穿插一些零碎却生动幽默的话语,往往能调整教学节奏,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对知识的理解。尤其是以理性见长的数学课,不妨也在教学中适时地幽上一默,让学生乐上一回,这对学生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均有好处。最近,有幸走进几位“数学大师”的课堂,在赏析他们教学语言艺术的同时,我也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收获。
幽默是一种“柔化剂”,可以消除紧张
[案例] 平均数—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
课前谈话,流露真情。
师:小朋友们好!(深深地鞠躬)
(学生可能因为好奇和陌生,也可能因为等的时间稍长了些,一时没反应过来)
师(诚挚、真情地):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再次深深地鞠躬)
生:老师好!
师:终于睡醒了。小朋友们,我姓吴,来自北京,见你们的第一句话应该说,对不起,请原谅我。
生:没关系!
师:这么宽宏大量!谢谢你们!今天吴老师上午从北京赶过来,因为北京的天气大雾蒙蒙,所以飞机稍稍延迟了一会儿才起飞,到这里晚了,让你们等这么久,真对不起,请你们原谅我!
生:好!
师:谢谢,让我跟听课的老师们说一句话。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非常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让我来向各位老师作汇报。今天不管是什么原因,我迟到了,真对不起,我再说一次,原谅我吧!(深深地鞠躬)谢谢老师们,谢谢!
师:上课的铃声马上就要拉响了,请你们大声地告诉老师们,上课好,还是玩好?
生:上课好!
师:那玩好不好?
生:不好。
师:你们说的是实话吗7(不相信地看着学生微笑)让我说呀,玩最好。上课好不好呢?这事我们得体验体验,40分钟以后再来谈你们的体会,好吗?
生:好。
[收获]面对着这么多听课的老师,面对着一个陌生的上课老师,学生的心里一定充满了紧张与好奇。吴老师以幽默风趣、绘声绘色的语言,惟妙惟肖的动作进行第一次的会面和交流,为数学课带来了春的温暖,让数学课充满了生机活力。这样不仅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令听者强烈地感受到大师高尚的人格魅力。这对学生来说,更是一种平等对待的态度。
幽默是一种“强化剂”,可以亢奋思维
[案例] 24时记时法——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
对比教学,深化认识。
1认识和比较两种计时法。
8:50
16:40
19:00
上午8:50 下午4:40 晚上7:D0
2.讨论和命名两种记时法。
师:我们现在找到了两种记时法的不同之处,让我们给它们取个名字好吗?
生1:我给上面的一行取了个名字叫数字计时法,下面的叫汉字计时法。
师:可以啊,可是下面一行好象有文字也有数字啊!再想想,怎样称呼它们才能更准确一些。
生2:我给它们起了一个名字,上面的叫它懒人计时法,下面的叫它聪明人计时法。(学生自己都说得笑了起来,听课的老师们也都笑了)
师(很惊讶地):为什么上面的叫它懒人计时法?下面的叫它聪明人计时法?
生2:因为上面的没有写清楚,而下面的上午、下午、晚上写得很清楚!
师:啊。就因为没有写上午、下午和晚上就懒呀?
(虽然名字取的不是很准确,但却实实在在地体现了儿童的语言和想法)
生3:我反对,我觉得上面一行虽然没有写上午、下午和晚上,可是也很清楚呀,能想出这种计时法已经很不错了。
师:那你知道怎样的不错吗?
生3:我认为上面的方法比下面的更简洁一些,一看数字就知道是上午还是下午。
师:听到没有?他在夸上面的一种计时法简洁啊,不要写什么上午下午了。除了简洁,它还有什么特点呢?
生4:它可以让我们知道数学知识,还可以让我们思考!假如现在到了14:00,我们就知道这一天过了14个小时;假如现在到了19:00,就表示这一天过了19个小时。
(看,学生多聪明,看到时间都能想到数学并进行思考了!这说明前面的谈话对这个学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师:怎么办呢?这个名字取不好,不如我们就叫它A方法和B方法吧。
生:不好!
生5:老师,我发现上面一行是从1至24来计时的,下面一行是从1至12来计时的。
师:是啊,可不可以在24和12上想名字呢?
生6:我们就叫它24时计时法和12时计时法吧。
师:可以啊!上面的我们叫它24时计时法,下面的叫它12时计时法(分别板书24时计时法和12时计时法)。这样称呼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收获]教师盘活了学生的争辩现象,并进行二度开发,使争辨成为教学资源,成为学生探究知识、发现规律的新起点。这样教学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又正确引导了价值观,还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非常有效地落实了新课程的先进理念。你们看,孩子们的争辩还蛮有大学生辩论的味道呢!经过黄爱华老师别具匠心的创设,课堂变得妙趣横生,真让人佩服至极。
幽默是一种“催化剂”,可以化解矛盾
[案例]长方体的认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刘德武
认识相对、相交的位置关系。
师:请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向前来与我们共同上课的老师表示欢迎。(学生鼓掌)
(研究鼓掌动作)
师:鼓掌动作看似简单,人人都会,但要认真研究起来还真有学问呢!比如这样鼓掌行吗?
(教师只用一只手在胸前煽来煽去,学生窃笑)
生:不行,要用两只手才行。
师:两只手就一定能行吗?(教师用两只手前后交错地在胸前煽来煽去,生大笑)
生:不是这样的。(有好多同学做出鼓掌动作)
师:哦,原来鼓掌时,两只手的位置应该做到掌心相对。(板书:相对)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shuxue/2021-04-24/62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