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简解:
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需要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习解决一些和购物有关的实际问题。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通过观察、分析、合作与交流等学习活动,认识面值不大于1元的人民币,以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教材通过两幅情景图引入,先由走进商店购物明白“买东西要人民币,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再由商店购物时的不同付钱方式得出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接着直接让学生辨认面值是5角、2角、5分和2分的人民币,使学生在交流和倾听的过程中,认识这些人民币。“试一试”和“想想做做”让学生经历取币、换币、付币和找币等活动的过程,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获得一些购物的经验;了解人民币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应用价值。
目标意识: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经历取币、换币、付币和找币等活动过程,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感受1元的实际价值,获得一些简单的购物经验;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实用价值。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养成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以及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难点:能灵活地运用多种方式取币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本课设计从学生的日常购物开始,再通过购物、取币、换币、付币等活动,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后通过小小超市的购物活动对全课知识进行总结深化。
设计思路:
数学来源于生活,本课教学先从学生熟悉的日常购物活动开始,引入新课,知道买物品要用人民币, “元、角、分”才是人民币的单位,再凭借学生的已有经验,先认识1元、1角、1分的人民币,然后通过购物的不同付钱方式弄清“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在认识5角、2角、5分、2分的教学中,采用同样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各种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自己一个人去商店买过东西吗?你还记得你买东西的过程吗?谁来说一说?
从大家刚才说的来看,你们买东西都要用什么?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人民币。(板书:人民币)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研究人民币。像刚才大家所说的“块”、“毛”是我们平时的口语,以后我们要说“元”、“角”。“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二、合作探究,获得新知
1、认识1元、1角、1分
拿出学具袋1,里面有1元硬币和纸币、1角硬币和纸币、1分硬币。
请小心地从学具袋中拿出人民币,在小组内交流你认识的人民币。你是怎样认识的?再全班交流。
出示这些人民币的图,介绍面值。再让学生说说图中的人民币每张的面值是多少。
请把你手中的人民币分一分。
学生可能按面值相同的分类,也可能按硬币和纸币来分。
人民币有硬币和纸币之分。请你把手边的人民币按硬币和纸币分一分。分完后请学生到台前指着图片说一说哪些是硬币,哪些是纸币。
2、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今天,老师准备在这里开一个小小超市,你愿意到老师这里来购物吗?出示1元的笔记本。请你用手中的人民币来向我购买。
要求每次来买用的人民币要不一样,激发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购买,从而得出元与角之间的进率。当有学生拿10个1角来买的时候,让他从1角数到10角,加深全班学生的印象。(板书:1元=10角)
出示1角钱的火柴,同样用不同的方式来买。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得出角与分之间的关系。并在书上填写。
3、认识5角、2角、5分、2分
拿出学具袋2,里面装有5角的硬币和纸币、2角的纸币、5分和2分的硬币。请小心地拿出人民币,再找到你认识的人民币,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出示这些人民币的图片,让学生认一认,并说一说是怎么认的?
4、换币游戏。完成“试一试”。
小朋友们,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换币,注意,不管怎么换,双方都要很公平。师做一个示范:拿出1元的硬币,我想要5角的,请举起你要跟我换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shuxue/2021-04-24/62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