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的规律
教学内容:
江苏教育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41、4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搭配现象,通过操作提出不同的搭配方案。
2.使学生在探索不同搭配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初步体会有序思考和符号化思想。
3.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搭配
课件出示例题:机器猫小叮当去买玩具,要买一个玩具熊,再配一个书包。(有三种不同颜色的小熊和两种不同颜色的书包)
小叮当在思考买什么颜色的小熊配什么颜色的书包好看,请同学们给些建议。
讨论:你想给小叮当什么建议?买什么颜色的小熊配什么颜色的书包呢?学生操作,汇报。
二、引发有序思考
1、 告诉学生:买一个玩具熊再配上一个书包,就是选一个玩具熊和一个书包进行搭配。(板书:搭配)
个人的审美标准不同,你们所说的搭配各有各的道理。建议学生把所有的搭配都找出来,让小叮当自己选择。
2、学生两人小组合作,一人操作,一人记录找到的搭配情况。
3、 学生汇报操作记录,教师择机引导学生理解重复和遗漏。
教师择机提问:你们都认为共有几种搭配方法?能解释一下吗?如果找到的不是这六种搭配情况,出现的情况可能有哪些?
要想找到所有的搭配方法必须做到什么?
组织讨论:怎样才能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找到所有的搭配呢?
4、 全班讨论,引导学生有序思考。
5、 我们已经找到的搭配的规律,让我们看一看小叮当选的是什么?
课件(小叮当):谢谢你们帮我找到了所有的搭配方法,我买的是小棕熊,配的是粉红书包。
三、体会符号思想
1、提问:如果把帮助小叮当解决搭配问题的事讲给家长听,你能解释清楚吗?回家后没有了这些道具,怎么办呢?
2、引导学生想方法解决,可能想到的方法有:画小熊和书包,用物品代替、用数字或字母代替、用几何图形代替等。
指出:你们的方法都很好,书上用的就是其中的一种方法。
课件出示画图的办法:

提问:两个三角形表示什么?三个梯形呢?怎样才能让听的人一眼看出这两种图形搭配过了呢?启发学生作连线演示。
3、请学生做连线演示,让学生用画图连线的方法讲给同座听,并请相互之间对讲解作出良性评价。
4、学生汇报后,用课件变形为树形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shuxue/2021-04-24/62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