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的介入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了他们获取抽象数学知识的难度。但媒体演示最终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罢了,终究代替不了学生必不可少的操作。最近,笔者聆听了本校某教师执教“圆柱的体积”一课,感触颇深,现将教学过程概述如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吗?
生: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高求得。
二、揭示问题,导入新课
师(出示一个装满水的圆柱体水杯):你们能想办法求出杯内水的体积吗?
生:将杯中的水倒入长方体容器内,然后分别量出容器的长、宽和水深,就可以求出水的体积。
生:水在水杯内形成一个圆柱体,水的体积就相当于这个圆柱体的体积。
师:那你认为水泥钢管、压路机车轮的体积,能用这样的方法求吗?(众生持否认态度)
师:看来,我们很有必要找到求圆柱体体积的一股方法。‘这节课,咱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一问题。(板书课题)
三、探讨求圆柱体体积的方法
师:大家觉得应如何去研究这一问题呢?能从原来的学习中得到一些启示吗?
生:我想,能不能也用转化的方法,将圆柱体转化成学习过的立体图形?众生表示赞同)
(师肯定学生的想法,并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转化的方法;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师巡视其间并参与讨论)
师:大家想到合理的方法了吗?
生:我们组认为可以将圆柱体切开,然后再拼一拼,看能不能转化成学过的立体图形。
生:我们组认为应将圆柱体的底面平均分成几等分,然后切开再拼摆,这样可能会拼成一个长方体。(其他小组赞同)
师:同学们的猜想正确吗?让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的猜想)
师:看来,同学们的猜想完全合理、正确,真了不起!不过,大家认为所拼成的是一个规则的长方体吗?如何才能使拼成的长方体近乎规则呢?(生发表意见略)
师(总结):当等分的份数越多,所拼成的长方体越规则……
反思:
让学生自主推导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以往教学此内容时,教师通常借助教具将圆柱体平均分成若干等份,然后将其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式找到长方体与圆柱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这节课,教师改变传统做法,将这一过程用形象生动的动画呈现。笔者认为这不过是一种换汤不换药的行为,两种教学只是手段有所变化,效果一样。审视整个教学过程,笔者觉得无论是教师借助教具,还是利用多媒体演示转化的过程,用以取代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均是不妥的。“听过,忘记了;看过,记住了;做过,理解了。”《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作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各种操作、发现的机会。让他们在做数学的过程中自己建构知识。”可以想像,作为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小学生,仅凭他们的想像、推理是难以真正体会出——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一个长方体的抽象意境的,这种认识唯有自己在亲自体验切分、拼摆的整个过程中才能悟出。当然,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也只可能在这样的过程中得以发展。同时,学生切分、拼摆的过程是一件繁琐的事情,没有耐心细致的态度,没有团结协作的精神,没有理性智慧的思考,终将难以成功。毋庸置疑,这将是一次磨炼学生意志、培养合作意识的时机,学生也只有在这样的活动中才能体验到学习的无限乐趣。
俗话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操作、实践是获取知识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教学中,教师切不可“越俎代庖”借助多媒体搁浅了学生的双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shuxue/2021-04-24/62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