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网课 > 小学数学

课堂上三种生成资源的有效利用

admin 小学数学 2021-04-24 01:22:41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课堂上的生成资源就像一阵风,转瞬即逝,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及时做出反应,才能使课堂教学勃发生机,绽放精彩。 
  一、片面的生成──顺势引导 
  受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影响,学生的理解往往会有一些片面性与不完整性。因此,教师应加以适时、巧妙的引导,为学生架起桥梁,让他们的回答由“偏”转“正”。 
  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直径、半径、圆心等名称后,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圆,动手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汇报的结果全是:我们发现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也都相等。 
  师(拿了两个不同大小的圆):老师也折了圆的两条直径,比一比,它们相等吗?你对这个发现有什么补充? 
  生 :应该是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和直径都相等。 
  师(拿了两个颜色不同、大小相同的圆):这是两个不同的圆,老师分别折了一条直径,它们为什么又相等了呢?你又有什么补充吗? 
  生2:在同圆或等圆里,所有的半径和直径都相等。 
  …… 
  在上述案例中,学生能从活动中得出“所有的半径和直径都相等”已是很不错,可这样的结论不够完整、准确。教学时,教师并不急着告诉学生完整的答案,而是先让学生用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发现不同大小的圆的半径和直径不相等,从而得出“同一个圆里的半径和直径都相等”,再通过问题引发讨论,得出“大小相等的圆的直径和半径也都相等”,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在同圆或等圆里,所有的半径和直径都相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在“解释──疑问──解释──疑问”中前进,不断碰撞出火花,数学特有的美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二、错误的生成──将错就错 
  课堂上学生往往会出现错误,有些错误是教师能预见的,而有些错误却是无法预设的。那么,如何对待错误呢?可以充分利用“错误”这种宝贵的教学资源,从学生的错误想法出发,进行引导点拨,通过分析、比较等方式,灵活调控,把错误化为一次新的学习,让错误发挥其潜在的教育价值。 
  如教学“移多补少”内容时,出示例题:小明有5朵红花,小亮有9朵红花,小亮给小明多少朵花,他们两人的红花朵数一样多? 
  生 :小亮给小明2朵花,他们两人就一样多。 
  生 :小亮应该给小明4朵花,他们两人才一样多! 
  生 :我同意第一位同学的意见。如果小亮给小明4朵花,那么小亮有9-4=5(朵),而小明有5+4=9(朵),两人是不一样多的;如果小亮给小明两朵花的话,小亮有9-2=7(朵),小明有5+2=7(朵),他们的红花朵数一样多。 
  生 :我用列表格的方法得出结果。如下: 
   
  生 :我用画图的方法得出结果。如下: 
   
  …… 
  在这个案例中,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意见时,教师可以将错就错,让学生自主辨析。一方面,把“错误”留给学生,促其反思,进一步明确移多补少的意义;另一方面,把问题交还给学生,促其探索,使学生的思考得以拓展和深化,不仅用多种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而且初步得出移动数与相差数之间的关系。 
  三、意外的生成──变化延伸 
  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教师预设之外的生成,巧妙地利用这些“意外”,灵活地调整教学环节与进程,往往能达成更高、更佳的教学目标。 
  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这一内容时,在学生充分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算理后,可以设计这样一道练习:求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学生在独立练习后汇报:2×3=6(cm),(3+6)×2=18(cm)。还没等教师写好这个算式,一个学生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地说:“老师,我发现这个长方形刚好可以分割成两个正方形!”“你是怎么想的?”“长是宽的2倍,说明长里面有2个3,可以分割成边长是3厘米的两个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我会算!”“正方形的周长还有谁会算?”“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只要4个3相加就可以了。”“你能概括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吗?”“正方形周长=边长×4。”…… 
  预设中,本节课只要完成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即可,但是由于有效地捕捉了学生的超前认知,并妙化为教学进程的“转换枢纽”,不仅超额完成了教学的预设目标,更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平添了异样的精彩。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shuxue/2021-04-24/6219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潘少俊衡

| 桂ICP备2023010378号-4

Powered By EmpireCMS

爱享小站

中德益农

谷姐神农

环亚肥料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潘少俊衡友情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