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的编排有三个明显特点:一是教学时揭示新知识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以准备题或复习题的形式出现;另一种是前面的内容是后面内容的生长点。二是例题多为分层次逐步形成解题思路。三是例题后的“想”指明了学生思考的路子。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自学,因此,教师平时要注意利用成功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让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获得成功。 一、体验成功,激发自主 在教学中,经常会碰到学生的想法令人难以置信。如一位教师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口算)”时,出示“52-49”让学生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算出来,并说出算的过程,方法越多越好。经过思考,学生很快得出59-49-7=3、52-40-9=3、50-49+2=3、32-42-7=3、52-50+1=3等多种口算方法。正当教师准备“收兵”时,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因为9-2=7、50-40=10、10-7=3,所以52-49=3。”听了他的解法,教师大吃一惊,好像没有领会解题思路,又让他重复一遍,并问他“9-2”表示什么。“‘9-2’是用减数49个位上的9减去被减数52个位上的2得7,再把52、49十位上的数相减得10,然后10-7=3,所以52-49=3。”教师听懂了这个学生的意思,带头为他鼓掌,顿时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是一种全新的解题方法,又有几人能想得出呢? 又如一位教师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课始就说:“以前都是老师出题你们做,今天换一下,你们出题考老师,任意说一个数,我能判断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顿时活跃起来。纷纷报数。“34。”“不能被3整除。”“915。”“能。”…… 本以为如此迅速的回答,能让学生感到奇怪。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达到预定目的,继而引导学生探索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个我也会。”突然,一个学生小声地说。声音虽然不大,但大家还是听到了。教师一愣,但马上反应过来:“你能说说是怎么回事吗?”“只要把这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加起来,看看和能不能被3整除就行了。”学生自豪地说。全班学生都向他投去了惊异、赞叹的月光,教师当即给予表扬,并问:“是不是所有的数都可以按这种办法判断呢?”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验证这个猜想……整节课,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在社会发展日渐信息化和学习化的今天,学生获取信息、知识的途径除了教师传授,还有其他的途径,如自学、上网等。不管如何,教师应当给予肯定,使学生懂得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同样可以获得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一种主动利用多种渠道来获取知识的习惯。正如比尔·盖茨曾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 二、自主学习,促进成功 如学习百分数应用题后,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思考题:元旦快到了,百货商场的服装柜台打出“满200送40”的广告,那么“满200送40”相当于打8折吗? 这是一道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数学问题,一下子就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要求学生尝试自主探索。根据已知条件分析思考后,许多学生都认为百货商场的服装相当于打8折出售,理由是(200-40)÷200=0.8=80%。这时,教师并不急于表态,只是说:“‘满200送40’就相当于打8折吗?请同学课后去调查一下吧。”经过调查,学生明白了生活中“满200送40”远非所想的这么简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购物不满200元不送40,即购物不满200元,实质不打折。 2、购物满200元送40元购物券。正好购物满200元,购物券也恰好用完,相当于打8折多一点,列式为200÷(200+40)≈0.833=83.3%。若购物超过200元,折扣就更低了。 3、购物满200元返还40元现金。若购物正好价值200元,那么就相当于打8折;若购物价值超过200元,就相当于打8折多一点。 这样,学生对百分数应用题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同时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离不开数学。 又如在进行“元、角、分的认识”教学时,一位教师利用课件创设一个虚拟现实的超市情景。“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分为学习用品区、生活用品区、食品区等,这些都让学生兴奋不已,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欲望,迫不及待地进入“超市”。每个学生可以充当售货员,但收钱时不能出差错,也可以当顾客自由购物,有计划地使用手中的现金。学生参与互动,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地整合在一起,缩短了教材内容和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通过自主学习,促进了学生的成功,同时又使学生眼中的数学变得真实、亲切,不再枯燥。 总之,让成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成功,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有可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shuxue/2021-04-24/62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