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历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激励与调解手段。评价的目的、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的方式方法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影响着课程目标的落实。没有评价的教学或评价的策略欠佳一定算不得成功的课堂教学。课改前、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有许多弊端,比如评价标准的共性趋势,评价方法的单一模式,评价重心偏于结果等,都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进入新课程后,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应该如何定位,笔者认为,应当确立:“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理念,关注个体进步,展现异彩纷呈的评价方式。
一、缓急交互式
缓急交互式是指课堂评价中既要有即时评价,又要有延迟评价,二者完美地结合、交替,能发挥事半功倍的评价效果。
如教学“二十以内的加减法”时,老师提问:“你是怎么计算12-9=?”,有个学生说:“我一开始不会算,就去问爸爸、妈妈,可是妈妈说我自己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就拿出小棒摆一摆,数一数。我发现可以把12看成10+2,也就是一捆另加两根棒。我先拿出一捆小棒取出1根,剩下9根,再把取的1根加上另外的2根一共是3根,所以我觉得12-9=3。这样我就会算了。”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马上说,这个办法好不好,全体学生回答:“好。”其实,老师知道这位学生说的就是她今天所要讲的“凑十法”,但老师却没有这样说,而是欣喜地对同学们说:“既然大家都觉得这个办法不错,那我们就把这种方法叫做小明计算法吧!好吗,”小明的脸笑得像春天的花一样灿烂。当学到“凑十法”时,老师又说,你们看小明的方法和数学家的一样,如果小明同学能继续努力,我相信他长大后也会成为一名数学家。从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得出,老师抓住了课堂中的闪光点,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给予了即时的评价。在评价这位学生的同时也激励了其他学生不断地学习。看来学生所获得的最经常的评价应该是来自课堂上老师的赏识和同学的鼓励,所以课堂上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要进行即时评价,对每一个学生的出色表现都给予喝彩,对每一次个性的表露都给予赞扬。这样,在一次次的激励中学生会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
二、自主回省式
“自主回省式评价”就是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状况、学习态度,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客观理性的反思。学生在以往的评价过程中是“被评价者”。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受到“评价者”的监督,这样缺乏主动性。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只有学会反思,才能真正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
1 让学生自己核定成绩,充分地认识自我。
一位实验教师在教学随笔中写到:每次练习或每单元的测试我都告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选择测试的先后或内容,允许测试不理想的学生自己设计测试题或重新测试,直到满意为止,并且激励学生不断提出超越自我的要求,使全体学生尝试成功,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例如,学习一年级上册的“统计”以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通过一周的时间进行调查,收集一些数据,再整理成统计表,然后提出3个数学问题。小坤是一个学习较落后的同学,但是他对自己出题考试非常感兴趣,所以很自觉地调查了本组同学最喜爱的体育活动(足球、爬杆、跳绳),并且制成了统计表:
还提出了2个数学问题:(1)一共调查了几位同学,(2)喜欢哪项体育活动的人最多?在小组互评时,教师要求每个人都要先指出优点,再提出不足。结果在小组中他被评了90分,理由是调查的事情很有意义,也很清楚,但对提出的问题没有解答。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评与互评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采取档案袋的评价方式。
档案袋评价是汇集学生作品的样本,目的是为了展示学生的学习和进步状况。档案袋内容的选择或提交,是由被展示作品的作者与档案袋提交的对象,即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决定的。档案袋制作的过程,涵盖了一项任务从起始阶段到完成阶段的整个跨度。学生使用档案袋并不代表就发挥了它的评价功能,关键是教师要创造让学生互相交流的机会,这样在交流中学生会发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自己学期末比学期初的进步。这样才发挥了其评价改进的功能。
一位教师在成长记录袋交流会上,发现一位学生这样评价自己:我觉得我的字以前写得不是很好,后来我写好了,相信以后我会写得更好。另一位学生这样评价自己:以前我计算的速度很快,可现在我的计算速度下降了,我觉得是我这段时间太贪玩了,以后我要改掉这个毛病。从这两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在自主反思的过程中不仅看到了自己的优点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试想如果学生都能主动地反思自己,我们的教育会怎样,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shuxue/2021-04-24/61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