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网课 > 小学数学

数学探究让学生灵动智慧

admin 小学数学 2021-04-23 14:11:15 小学数学探讨争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这给予教育工作者以深刻的启示:每位教师都有责任使每个学生成为学习上的幸运儿——让每位学生都能拥有自主学习、探索的时空,都能从中获得愉悦与成功的情感体验;将每位学生都置身于必要的问题情境,在应对问题、思考对策、探寻解决方略的历练中闪烁智慧,砥砺意志,滋生探究的欲望,养成探究的能力;使每位学生都能因为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而变得更为灵动、智慧。 
   
  一、利用好奇心理,诱发探究的意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产生学习需要的积极动力,更是推动、维持和促进学生自主探求知识所必要的心理基础与支持。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数学的奥秘,首先就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理,以新颖别致的事物、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引人入胜的问题,诱发他们主动探究的意向和志趣,促使他们以最佳心理状态和积极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活动。
  如在教学《对称图形》时,首先让学生欣赏一组具有对称特性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实物、图形等,然后启发提问:它们美吗?美在哪儿呀?是什么使得它们这么美呢?对,它们美在对称!你们想探究关于对称图形的奥秘、学会创造对称美的本领和技巧吗?……先把学生的探究欲望调节到制高点上,再去引导后续的具体探索。 
   
  二、创设认知冲突,激发探究的内需 
   
  数学探究活动常常以思维活动为主要方式,而且这种思维活动大多是独立的、具有一定深度的,它需要学生有内在的、直接而强烈的心理驱动不断地来调节、维持与强化。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驱动,最主要是利用数学知识自身内在的魅力针对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特定的逻辑联系,通过适切的途径和方法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学生自身的内部矛盾运动去生发求知驱动。 
  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时,以比赛的形式抢答“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加法”,进行之中突然出示“37+6=?”,学生自然地得出各种结果,到底哪一个结果正确呢?学生的脑海自然会产生“究竟是多少、应该怎么算、为什么这么算等困惑、疑问和探究的心理驱动,这些欲望是学生发自内心的需求,强烈而又迫切,深刻而又持久,无需教师再作调动与激励,学生接下来的思考、争论、交流全都成为了他们的内在需要和自觉行为,是真正意义上的“我要”而不是“要我”了。 
   
  三、引导动手动脑,习演探究的本领 
   
  无论是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还是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不管是哪类基础知识的教学,还是哪项基本技能的训练,其教学目标的主要内涵都离不开两个基本宗旨:一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二是让学生在习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数学学习和数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对学生而言,不管是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探索,还是数学学习方法与探究方法的习得、练就,其最佳的途径与方法当为手、口、脑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和协调配合。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预案时要站在学生学习与探索的角度思考,充分考虑到学生手、口、脑的协同作用,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之中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练就实施数学探究本领。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分三步引导学生探索猜想、实践验证和交流归纳。第一步,借助木条钉成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比较,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第二步,借助三根小棒摆三角形,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以深化学生对三角形的特性的认识;第三步,借助原先的平行四边形框架,让学生设法使它不变形,并引导学生观察原来的平行四边形被分成为几个什么图形(两个三角形),然后猜想、动手验证、体验并交流,最后集体归纳概括三角形的特性是稳定性。通过以上三个步骤,学生不仅很好地体验、领悟、归纳出三角形的稳定性,而且从中经历了猜想、验证、归纳等数学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在进行数学学习与数学探究的过程之中学习、练就数学学习和数学探究的本领。 
   
  四、启发类推联想,提升探究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能否在教学活动中很好地激发和充分地利用这一珍贵的教育资源,关键取决于教师。教学中,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对象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应该很好地通过启迪、撩拨,充分发掘其认知潜能,设法让他们去迁移、类推、联想、猜想和创造。 
  如在教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时,首先让学生回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相邻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以及面积单位之间进率的推导方法。接着让学生猜想:1立方分米里面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进而验证。整个猜想过程与联想验证过程中,教师只作必要、适量的点拨,学生经历了推导进率的主要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验了迁移、类推、联想等丰富的心理活动,其间也不乏一些生成性创造。多让学生经历这样的再创造过程,他们将会变得越发的灵动和自信。 
   
  五、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探究的价值 
   
  《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知识抽象,概括性强,对于数学的价值作用与数学学习、探究的实际意义,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难于从数学知识本身获得直接感受和理解。这就需要我们的数学教学以儿童生活经验为背景和基础,将数学知识的学习、探究与学生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机地结合起来。 
  如教学“倒推”这一解决问题的策略时,先让学生根据从南通到南京的行程线路说出原路返回的线路,并问学生是如何思考的,当学生说出是倒过来想的时候随即告诉学生,倒过来推想也就是“倒推”。它应用到数学上就成为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生活经验的数学化与数学知识的生活化不仅是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演绎、践行新课程理念的主要渠道,更是帮助学生领悟数学学习意义、感悟数学价值和增进数学情感的重要途径。 
  总之,良好的数学探究活动能使抽象而理性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和有趣,更能让学生变得聪明和智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shuxue/2021-04-23/6104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潘少俊衡

| 桂ICP备2023010378号-4

Powered By EmpireCMS

爱享小站

中德益农

谷姐神农

环亚肥料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潘少俊衡友情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