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飞扬生命气息
数学教学是一种动态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而且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创设充分从事数学活动与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过程,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让数学课堂飞扬生命的气息,已经成为课改形势下数学课堂的必由之路。那么,如何使课堂充满探究的热情,真正将学生的生命气息飞扬起来呢?
一、探索生活化的课堂,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
数学课堂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将数学课堂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创设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解决生活情境中的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
1 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
如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一课时,将讲台设置成小卖部,让学生上台购买物品。在买卖的过程中,学生理解了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以及三者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最后,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开展购物活动。在活动中,要求扮演顾客的学生口头编应用题,并用数量关系解答,扮演售货员的学生必须根据顾客购买商品的情况正确填写发票。这样,将数学知识学习完全融入购物活动之中,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 面向生活,采集生活数学。
生活中的素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兴奋点。因此,要让学生学会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世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了让学生能够常观察、常思考,可以指导学生建立“生活数学采集本”(如下)。
生活数学采集本中的内容,可以是社会、家庭、校园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有关数学的问题。根据生活数学采集本中反映出的“数学现实”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让数学以生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我在服装店门口看到了一则启事:“本店商品一律按原价的80%出售,欢迎顾客前来选购。”你能从中得到什么信息?
生1 :我知道这家服装店内所有服装现在的价钱是原来的80%。
生2:我知道如果原来卖100元的服装,现在只卖80元。
师:我进入这家服装店后,看到了各类服装的原价。(出示:羽绒服原价400元,羊毛大衣原价600~L。羊毛衫原价300元……)根据这些信息,你能编出哪些数学问题?编好后,有没有信心解答出来?
问题抛出后,学生兴趣盎然,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生活数学采集的过程是一个观察、分析的过程,所以它是集培养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处理信息能力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通过生活数学采集,可以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使探索精神、科学精神得到培养,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3 回归生活,检验生活数学。
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数学教学应该努力为学生提供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机会,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的信心。例如,学习“圆的认识”后,提问:“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形的?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如果是正方形呢?”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的意识,增强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构建合作互动的课堂,让学生亲历探索过程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多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较多广泛参与的机会,充分地探索与思考。例如,教学“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时,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100以内的数字表,让学生从中找出能被3整除的数,然后进行观察、讨论、交流,自己找出规律。许多学生想从数的个位上找出规律,但很快就被自己否定了。在探究过程中,有的学生发现如果将数字表中3的倍数斜着看,每一斜行上各数的数字之和相等。如下图,斜着看“3、12、21”三个数,1+2=3、2+1=3;斜着看“6、15、24、33、42、51”六个数,1+5=6、2+4=6、3+3=6、4+2=6、5+1=6;斜着看“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shuxue/2021-04-23/60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