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江苏课标版数学教科书)第3单元《三角形》按角分类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结论: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接着,比较三个概念之间的异同,帮助学生理解巩固。可是,有的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锐角三角形必须三个角都要是锐角,而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只需一个角是直角或钝角?”这个问题教师解答并不难,但对于没有学过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学生来说不是一件易事。告诉学生以后再研究,免不了有敷衍了事之嫌。是什么让教师处于这种尴尬境地呢?仔细阅读教材,不难得出结论。
一、审视教材
从两个角度去阅读教材,一是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二是教材的体系和结构。
1.教学内容。
《三角形》从第22_34页共计占13页版面,新授内容分四段安排。第一段,认识三角形最基本的特征(包括认识底和高),感受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第二段,学习三角形以内角大小为依据的分类情况;第三段,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第四段,学习三角形以边的长短为依据的分类情况。一个学段配一个“想想做做”以巩固提高,最后安排一个练习,深化理解本单元的知识。
2.内容梳理。
周玉仁先生在《小学数学教学论》中谈到教材体系和结构时,指出:“小学数学教材结构是在综合考虑数学本身的逻辑规律以及小学生认识规律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前提下,用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事实和基本方法联系起来的整体。这个整体不是知识、原则的罗列和拼凑,也不是各部分数学知识的简单求和,而是一个上下贯通、纵横交叉、紧密联系的知识网络。”依此我们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梳理四个段落的新授知识在教材中的前后位置和顺序:边的特征一按角分类一内角和一按边分类。仔细琢磨这四个知识点,其实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联系并非成线状,而是以块状出现的,可以用下面的表格表示:
立足块状,重新梳理教材上的知识编排顺序:
依此编排存在不合理之处。由箭头指向可见,仅有的四个知识点不仅经历了两次变向:特征到分类,再由分类到特征;还经历了两次转轨:边到角,再由角到边。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shuxue/2021-04-23/58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