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网课 > 小学数学

新教材呼唤发展性教学

admin 小学数学 2021-04-23 01:39:47 小学数学教材研究

 

    前苏联著名小学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曾说过:“儿童单靠动脑,只能理解和领悟知识;如果加上动手,他会明白知识的实际意义;如果再加上心灵的力量,那么认识的所有大门都在他面前敞开,知识将成为他改造事物和进行创造的工具。”北师大版新数学教材抓住了“智慧、双手与心灵”这三者和谐发展的实质,有效地实现《数学课程标准》发展性领域的目标,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课程环境。本文就该教材在实验教学中,如何发挥教材优势,构建发展性的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开放情境内容生活化是发展性教学的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的表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新教材大大加强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它以儿童的生活现实为学习背景,以“创设情境——建立模式——解释与应用”为基本叙述方式,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把一个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数学世界呈现给学生。如“小猫钓鱼”、“八戒吃瓜”、“看电影”、“快乐星期天”、“迎新年”等栩栩如生的画面都深深吸引着学生,激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为了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我借助这些素材大胆地开放情境,把抽象的数学问题生活化,静态的数学概念动态化,让学生在熟悉、喜爱、具体、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和发展数学。如在“1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教学时,借助教材的“乘车”情境,把学生每7人分成一组,让学生充当生活的角色,模拟“上下车”的游戏。课堂上学生情绪高昂,先模拟“车上有2人,先上车3人,又上车2人”,探究连加:2+3+2=7;再模拟“车上有7人,先下车3人,再上车2人”。探究加减混合:7-3+2=6,并让学生解释算式的实际意义。整个模拟游戏,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距离,将枯燥乏味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生活化,让学生亲身体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含义,获得这些算式运算顺序的感性认识,并逐步形成“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的意识,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二、开放过程课堂活动化是发展性教学的关键 
     
    数学的知识、思想与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感知、理解、掌握和应用,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著名的教育家波利亚也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课堂上,我注重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在数学活动中去探索、去碰撞、去思考、去合作交流、去获得数学结论,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发自内心充满信心和激情的生命过程。例如“10以内加法表整理”的教学,上课伊始,我带来了得数分别是0、1、2、3、4、5、6、7、8、9、10的66张加法卡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怎样将这些卡片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整理?然后给每小组提供表格,要求按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整理并填在表内。这么多的卡片,它们有什么规律呢?应该怎样进行整理呢?激起学生强烈的整理愿望,他们在小组间马上展开激烈的讨论。有的小组根据算式的得数进行整理,有的小组根据加数的特点进行整理,形成多个加法表。同时,通过对加法表“竖着、横着、斜着”的观察分析,学生从中发现了规律,掌握计算技巧,提高了计算能力。在这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动态生成过程中,学生经历加法表的形成过程,满足成为发现者、探究者的强烈愿望,体验成功的快乐,进一步促进学生探索能力与合作意识的发展。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也更为丰富多彩,不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还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激励者和欣赏者。 
     
    三、开放习题答案个性化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有效的练习可以推动这个过程的顺利完成。新教材注重习题的探索性,生动活泼的习题设计、解决策略的多样化、答案不唯一,给学生提供了锻炼和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让学生在“英雄用武”中增强兴趣,体会数学的无穷魅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了个性。“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之后,教材创设“小熊射门”这一情境,要求学生完成:“一共有(13)个球,踢了(5)个,还剩(8)个?”教学时,我并不满足于此,而是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果小熊继续踢下去,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小熊踢了6个,剩下7个,即13-6=7。”有的说“小熊踢了8个就累了,不再踢了,是13-8=5,剩下5个。”有的说:“小熊把所有的球都踢进去了,是13-13=0……”太精彩了,我给予他们一一的肯定和鼓励,并将这些算式整理在黑板上:13-6=7,13-7=6,13-8=5,13-9=4,13-10=3,13-11=2,13-12=1,13-13=0。学生通过观察算式,发现它们的计算规律,进一步深化该题的教学,而且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了充分发展。 
     
    四、开放评价目标多元化是发展性教学的保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新教材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为目标,教材编写具有一定的弹性,一个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一道道开放性问题都给学生留下了思考与探索的空间,让不同的学生尽其所能获得不同的体验和发展,为新课程发展性的评价提供广阔的空间。例如“比多、比少”的教学,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我借助“操场上”这一情境,先鼓励学生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操场上有学生8人,老师2人,学生比老师多几人(老师比学生少几人)?”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这个问题,要求学生把做法和答案记下来,最后集体反馈并交流记录的结果。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思考过程,有的说:“我先画2个圈,再画6个圈,就和8个圈一样多了,所以知道学生比老师多6人,算式是2+6=8。”有的说:“从8个圈中拿走6个圈就和2个圈一样多,就是学生比老师多6人,算式是8-6=2。”还有的说:“从8个圈中把一样多的2个圈拿走,剩下6个圈,即学生比老师多6人,算式是8-2=6。”对于学生的各种解决方案,我再次让学生展开讨论:自己的解决方案好在哪里?其他方案是否合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三种解决方案的合理性。在这互动的过程中,学生获得自己反思的机会与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评价能力。 
    新数学教材实验教学给我以智慧、欣喜、自信和鼓舞。我深深体会到:只要我们用心体察和满足学生课堂发展的各种需要,细嚼教材,发挥教材优势,注重课堂开放与生成,我们的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综合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shuxue/2021-04-23/5843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潘少俊衡

| 桂ICP备2023010378号-4

Powered By EmpireCMS

爱享小站

中德益农

谷姐神农

环亚肥料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潘少俊衡友情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