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网课 > 小学数学

“百分率的应用”教学片段及反思

admin 小学数学 2021-04-23 01:35:16 小学数学教材研究

 

  在动态的课堂中,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个性不同,智力水平、身体素质、情趣爱好都有差异。为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需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紧抓课堂中的动态生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真实有效的发展。 
  片段一:值得“加重笔墨”的质疑——让疑问显光彩 
  课前教师组织学生调查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及各班的近视人数,课上组织汇报。 
  师:你觉得我们统计这些数据有什么用? 
  生1:可以求出各班近视人数占本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生2:通过计算,可以很好地比较出哪班近视程度低一些。 
  师:为了能更好地了解各班的近视情况,我们要算出各班近视人数占本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分组求一求并反馈核对。) 
  师:(指着结果)30.6%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六(1)班的近视人数占本班人数的30.6%。 
  师:像这样近视人数占本班人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该班学生的近视率。请你用“近视率”分别介绍一下各班的近视情况。(学生介绍。)根据这些情况,你看出了什么? 
  生:可以看出六(3)班的近视率最高,六(2)班的近视率最低。 
  师:(出示一组信息)我国小学生的近视率为35%,中学生的近视率达到57%,而到大学毕业时,近视率竟高达74%。看了这组信息,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引入百分率含义的研究。)生活中,除了近视率外,你还碰到过哪些百分率呢?
  (生自由发言。) 
  师:你知道它们的真正含义吗?挑选2个自己有把握的与同桌互相介绍。 
  (相互介绍。) 
  师:还有不懂的吗? 
  生:老师,全国有上亿的小学生,他们的近视率是怎么知道的? 
  师:(很意外)哦,这是统计以后算出来的。 
  (由于是公开课,该生没有再继续提问。但从他的表情来看,显然这不是他要的答案。) 
  反思:教师设计这一质疑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在介绍百分率的含义后,根据实际提出自己还不太明白的百分率,并由其他学生来帮助解疑,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全国有上亿的小学生,他们的近视率是怎么知道的”这一疑问,老师没有预设到,该如何处理,是敷衍了事,还是认真对待,值得反思。 
  片段二:值得“引导深化”的评价——让评价促提升 
  在解决了工业生产中的合格率后,为了加深学生对农业生产中一些常识的认识,教学进行了下一环节。 
  师:(出示花生、菜子、芝麻、黄豆)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农产品。你们认识它们吗?说说它们的用途。 
  生:这些农产品都可以榨油。 
  师:既然可以榨油,就涉及“百分率”问题,这个百分率具体指什么? 
  生:出油率。 
  师:哪种农产品的出油率最高? 
  生1:黄豆。 
  生2:我觉得是花生,它的颗粒大。 
  生3:我觉得是芝麻,芝麻里的油很多。 
  生4:我觉得是菜子,种菜子就是为了榨油。 
  师: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了大胆的猜想。那么,到底哪种农产品的出油率最高?(教师提供信息,学生分组算后汇报。) 
  生:黄豆的出油率是16.5%,芝麻的出油率是49%,菜子的出油率是40%,花生的出油率是38%。 
  生: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从计算看出,猜想并不一定都正确。 
  师:对呀,猜想不一定都是正确的。 
  反思:评价是联系教师与学生思维、情感的纽带,在激励中成长,在反馈中提高,在调整中发展,已成为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有效手段。有时教师试图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效果并不一定很理想。究其原因,教师的评价可能没有对学生的认识起到提升的作用。上例中,教师只是对学生的发现进行简单的肯定,而没有关注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性评价的内容。如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是对学习很好地思考总结的结果,那么,老师如何把学生个体的发现转化为学生群体的认识?教师应及时引导,加以提升,让每一个学生都领悟到这一学习方法的实在意义。 
  片段三:值得“深入其中”的体验——让农产品进课堂 
  在本节课的巩固练习中,学生估算出小麦的出粉率为100%。 
  师:这种想法对吗? 
  生1:小麦都变成了面粉,出粉率当然是100%。 
  生2:我觉得错了,小麦应该有麸皮,不可能全部磨成粉。(大部分学生似懂非懂。) 
  反思:由于学生缺乏生产生活经验,对于小麦是怎样变成面粉的一概不知。学生没有体验,充其量只能记住答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学生的认识,这是老师备课时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快乐成长。对于上述教学片段,我有如下的设想。 
  1.课堂是动态的,学生的疑问 随处可见。那么,如何才能抓住生成性资源并很好地利用?片段一中当学生质疑“全国有上亿的小学生,他们的近视率是怎样知道的”时,教师可以在课堂的最后再回过来加重笔墨,适当拓展延伸,使课堂再一次推向高潮。如,教师提出:刚刚我们统计了六年级三个班各班的近视率(让学生观察表格),想想六年级的近视率又该怎么求呢?借此延伸到求全校的近视率,乃至全市、全国学生的近视率。这样,就能很好地向学生渗透“样本”思想与抽样调查的知识,让学生从中感悟到知识产生的过程,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求总数的百分率与求各部分百分率的区别。
  2.课堂中如能抓住有价值的非知识性的资源进行有效引导,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片段二中当学生由猜想到验证计算得出结论后,学生谈了对猜想的想法,虽然这只是学生个体的认识,但教师可以稍作引导,在肯定学生的想法后进一步说明学习需要猜想,猜想后尽可能进行科学的验证,使之得出正确的结论。老师能长期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总结、提升,学生能不发展吗? 
  3.片段三反映了学生缺乏生活常识,老师应创设情境尽量为学生提供认识的机会,设法让学生去观察、感悟、体验。如,让学生简单地了解小麦磨成面粉是回什么事,进而再将这一事实与百分数的计算联系起来,切实理解“出粉率”的真正含义,从而掌握“百分率”的计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shuxue/2021-04-23/5840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潘少俊衡

| 桂ICP备2023010378号-4

Powered By EmpireCMS

爱享小站

中德益农

谷姐神农

环亚肥料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潘少俊衡友情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