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网课 > 小学数学

让学生畅所欲“问”

admin 小学数学 2021-04-23 01:33:40 小学数学教材研究

 

  罗素曾经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 
  “是维特根斯坦!”穆尔毫不犹豫地说。 
  “为什么?” 
  “因为在我所有的学生当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的时候老是露着迷惘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的问题。” 
  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大大超过了罗素。有人问维特根斯坦:“为什么罗素落伍了?” 
  “因为他没有问题了!”维特根斯坦肯定地回答。 
  这虽然是一则无从考究的趣闻轶事,但它却生动地向我们揭示了问题在创新过程中的价值所在。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我们的学生问题意识比较薄弱,或思维方式单一。以问题意识的界定及对外在表现的描述为依据,在本校四六年级抽取142名学生采用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在学习中经常感到有问题要问的小学生仅占19.7%,有9.9%的学生表示从来没有问题要问,59.9%的学生只是偶尔有问题要问。可见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状况着实令人堪忧。那么,如何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通过问题去探索解决问题,从而学会学习,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呢? 
   
  一、提供有效生命材料,使学生想问 
   
  片断一:《利息应用题》教学 
  在教学《利息应用题》时,我们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让学生模拟把压岁钱进行储蓄、取钱的一个过程。 
  师:大家看到过这张表吗? 
  生:利率表?在银行里看到过。 
  师:我们要学会理财,如果把你们的压岁钱存进去,你准备怎么存?我就是银行办事人员,今天,我们来模拟把压岁钱进行储蓄、取钱这样的一个过程。 
  …… 
  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疑问:什么是利率?利率根据什么在变化?什么是利息税?怎样求利息?我的压岁钱该怎样存最合理?有效的问题情境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思维冲突,继而追问其原因。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天生具有好奇心,他们不断地努力去了解他们周围的世界。传统的新授课采用准备题——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课就是一些练习题,这种呆板的呈现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我们根据儿童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因人、因时制宜地将教材的内容进行扩展、修改、重组、再创造,有效地促进学生以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给学生创造“异想天开”的机会。课堂引入时我们用游戏、故事、图片、模拟现实情境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们的好奇心被激发了,他们会饶有兴趣地在这些有价值的、有生命的学习内容中积极地探索,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想问的欲望。 
   
  二、重塑师生对话方式,使学生敢问 
   
  片断二:《圆的面积》教学 
  师: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等平面图形都可以找到一个固定的公式来求它的面积,那么圆呢? 
  生1:有,我们可以把圆剪成正方形,然后再求出它的面积。(全班同学大笑) 
  师:我听到了你的发言中非常有价值的想法:那就是我们可以像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样,通过剪拼使它成为我们熟知的图形,这是一条很好的思路。 
  生2:我对他有意见,如果把圆剪成正方形,那么剪掉的部分怎么算呢?它也是圆的一部分啊? 
  师:老师喜欢爱提问题的孩子,确实,剪掉的部分它不是我们熟知的图形,那你有其它的办法吗? 
  生3:如果把圆对折再对折,把它的每一份剪下来,很像三角形,但是它的边有点弯,我不知道可不可以把每一份当三角形来算? 
  师:我很高兴你问这个问题,你们对他的想法有什么评价? 
  生4: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因为我们可以把这个近似三角形高出来的边剪下来补到凹进去的地方就变成三角形了。 
  师:我听到了你的发言中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那就是如果我们通过什么办法使三角形变得更像一点,那就好了。 
  生5:老师,我把圆对折了三次,发现每个三角形的边比刚才直。 
  师:你回答得棒极了,虽然有点不完善,让我们一起来完善它。 
  …… 
  放下师者的威严,视学生为平等主体,变严师为益友,师生能自由交流问题和想法。为了使学生敢问,我们适时地提供给学生阳光、水分,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身心愉悦,畅所欲言。起初,学生从一系列的数学情境中发现了问题,许多学生不敢提出来,教师“千年等一回”才能听到学生提问。有时学生提了很多问题,但很多是没有价值的问题,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只要在句子前面加上一个“为什么”就是提了数学问题。面对学生率直而幼稚的提问,我们还是微笑着接纳学生的“问题”,给学生留足面子,让他们感到自己与老师是平等的。 
   
  三、建构双向互动策略,使学生善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设计与选材,建构师生双向互动策略,这样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如在教“工程问题”时,我们作了这样的设计: 
  片断三: 
  一、以旧引新: 
  1.出示:一段公路长300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完成?尝试解答。 
  2.改“300”米为“450”米,再次尝试。 
  3.改“300”米为“120”米,又一次尝试。 
  4.自主改题,问:发现了什么? 
  5.出示例题:一段公路,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完成?尝试解答。 
  …… 
  结果学生尝试后发现可以用假设法把这段公路的长度假设为任意一个数,教师抓住机会组织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讨论并再次产生新的问题,让学生以旧引新,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让我们做个教学上的有心人,精心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提供有效的生命材料,放下师道尊严,不断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热情,激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良好氛围,培养创新型人才。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shuxue/2021-04-23/5839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潘少俊衡

| 桂ICP备2023010378号-4

Powered By EmpireCMS

爱享小站

中德益农

谷姐神农

环亚肥料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潘少俊衡友情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