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之一。要想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重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特别是非智力因素中的情感因素,在素质教育中有着更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必须引起我们教师的足够重视。进行情感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和补偿学生的智力活动,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对培养良好的个性,提高人的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要实现课堂的高效,情感因素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能体现“人本”观念的生动教育。我国近代教育学家夏丐尊也有过这样的论述:“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就是说,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发自肺腑,真诚关爱学生,对学生产生如同自己孩子般的亲切感,始终保持愉快的心境,以自己良好的教学情感去感染学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此基础上展开的师生双方的交往互动,学生才能更多地参与,更多地体会到对话的平等,更多地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就会愉快地将学习活动转化为他们的自觉行为。
但是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说过的那样:“情感并不一定伴随认识效果自然而然地产生和发展,它需要教育者专门地评价和培养”。针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而言,情感教育的因素是依附在一定的教学和训练过程中的,是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在法则、性质的推导过程中,在规律的发现过程等等的认知活动中实现的。因而,要在数学教学中富含情感教育,就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资源,并面向学生生活,坚持以学生为本,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那么,数学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情感教育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 积极引导,创设乐学情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学、乐学是学习的内驱力。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热情。究其原因之一,是因为我们教师没有在教学中揭示数学美的缘故。其实数学是一门优美的的学科,它的每个公式、每个法则、每个性质等大都有着一个美好的历史故事,包含着数学家一个美丽的传说。它的绘图、对称、有序、和谐、整洁给人以形态美。它的构思巧妙、思路清晰给人以思维美,它的智力成就、独特创作给人以意义美。著名哲学家赵鑫珊曾经这样讲过:“希望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随时向学生提出数理学科的美。因为那是一种‘点金术’,是阿里巴巴叫开山洞大门的神秘符咒。”所以课堂上经常讲一些古代、现代数学家的故事,如祖冲之发现了圆周率,陈景润摘取了数学皇冠上的一颗明珠,还有华罗庚、阿基米德、希伯斯、高斯等人的事迹,使学生知道数学家对人类的贡献,知道了他们的伟大,感知数学的奥妙无穷,感受到数学的美,促使他们热爱数学。并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情感。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引导学生看课桌、看教室,看衣着、看面孔等,这一看,他们就会惊奇地发现,真没有想到,生活用具,人的面容、衣着等,也存在教学中的对称问题,也包含着说不尽的数学知识,这会促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更加愿意学习数学了。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用具体事例去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情感是智力发展的翅膀,激情、热情是人们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积极的情感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当学生有积极的情感时,能大大促进大脑的工作,促进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求知情境。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我们通过课件演示:车轮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时,汽车上下颠簸的情形,引起学生的捧腹大笑。又演示;车轮是圆形时,汽车平稳行驶的情形。接着追问学生:为什么车轮是圆形时,汽车能平稳行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这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极大地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激起学生的学习情感。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创设情境,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三、激发兴趣 诱导求知情感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这样说过:“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的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的巨大推动力,它对于造就合格的人才是十分重要的。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去诱发他们的兴趣,用数学本身的魅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接近和深挖的事物本质及其因果联系的本质,这一过程本身乃是学习的主要源泉。”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特征”时,可以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出示三个三位数——345、280、158,让学生通过计算说出哪个数能被3整除。学生计算后老师马上宣布:“同学们可以任意说出一个多位数,老师不用计算,就能够判断出它能否被3整除,不信?当堂试验。”这时,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同学们纷纷举手说出一个个多位数,教师马上准确地作出判断,同学们经过计算验证,对老师的正确判断极其惊异,心里疑惑不解:“老师没有计算,怎么会这么快就知道答案了呢?到底是什么原因?”疑问产生好奇,好奇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中,充分发挥直观教具、学具的作用,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拼割,自己去推导计算公式,引发他们的求知情感,激发兴趣,使之乐于学;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之善于学。这是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起点,也是情感教学不可或缺的措施。
四、情绪感染 调动情感
情感的形成,不单独是学生方面,也有教师的责任,而且更为突出。
1、教师的情绪
小学生在学习知识,发展个性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情感的体验。教师有感情地教,学生就会有感情地学,教师要用自身的教学热情去感染学生,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情感转化。为此,教师要将整个心灵献给儿童,要以自身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和执着追求,了解学生,关爱学生,爱生善教,博得学生的爱戴和尊敬,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由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学习数学,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其次,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传递给学生以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主动亲近学生,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要循循善诱,耐心帮助;当学生发表“别出心裁”的意见时,虚心听取,公正评价;当学生做错题目时,决不讽刺挖苦,更不能横加训斥,而要和他们一起讨论,共同弄清楚问题;当学生有点滴进步时,要及时表扬、鼓励,点燃他们的希望之花。总之,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要用和蔼可亲的目光覆盖全体学生,使他们乐于参与学习活动,在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学好数学。
2、学生的情绪
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随时注意学生的情绪(整体情绪和个体情绪)。心理学家指出: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想象力只有平时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情感教育需要一个和睦友爱而又丰富多采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处在饱满振奋的精神状态中,学生情绪冲动时,才能闪烁出智慧的火花。教师要时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通过教学上的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等诱发学生兴奋的情绪,激励学生积极学习。伟大的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有一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的工作就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掌握知识。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看教学过程中是否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否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师要随时调整讲课的速度、深度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由具体到抽象,弄清公式的由来,掌握解题方法。
首先,让学生把准备的学具(硬纸圆片)等份成两部分,让学生观察圆的周长有什么变化,再指导学生把半圆平均分成8份,(另一个半圆把其中的一份再等分开),然后把半圆展开,看看形状有什么变化,半径有什么变化,能拼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很快拼成近似的长方形。教师再及时引导想象;如果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拼成的图形将会怎么样呢?然后让学生比较拼成的近似长方形和原来的圆有什么关系。学生经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嘴口述,比较容易解决了当堂所学知识的难点。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智能和心理同步发展。课堂上如发现学生情绪低落时,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发现学生厌倦时,教师要及时调整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去体验攀登知识高峰中的紧张与欢乐。
五、消除心理障碍 保持旺盛情绪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绪并不是稳定不变的。大多数的学生能以积极的情感和浓厚的兴趣去参与学习。但是也有一些学生的情绪是大起大落的,如何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保持旺盛的情绪呢?
1、耐心点拨 增强信心
课堂巡回中,教师要多关心学困,。使他们有信心学好。如果发现学生做错了题目,切不可简单生硬地批评学生:“错了,重做!”或用红笔打上一个大“×”号,而是在错的地方用曲线划出,让他们自己查找错误的原因。如果学生实在找不出,老师再加以引导,共同查找。例如在学了“比的意义”之后,为了加深学生对比的意义的理解,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师徒二人做零件,师傅需要5小时完成,徒弟需要7小时完成,写出师徒两人的工作效率的比。有的学生马上喊出——5:7,老师问大家对不对时,很多学生都说 :“对”。教师马上没有修正答案,而是在题目的旁边有写上了“写出师徒两人的工作时间比。”学生根据教师输出的反馈信息,第一个问题是工作效率的比,5:7是工作时间的比。这一点拨,把新旧知识沟通起来,收到到了比较好的效果。课堂上就是多向学生提出“再看看”、“再想想”的鼓励语,作业批改中经常写上“有进步”、“有提高”、“再努力”等批语,这样既能加强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又能使学生获得信心,提高勇气。
1、捕捉闪光点 共同情感
认知是情感的基础,反馈的情感作用和认知作用往往是同时出现的。小学生的情感更容易外露,课堂上遇到听不懂的知识时,他们不会装得若无其事,而是紧皱眉头,焦急万分。教师就要洞察学生的情绪表现,迅速、及时地应用手势、眼神、语言等手段加以控制,使学生的情感朝着预定目标发展。同时,要善于捕捉学生回答问题中的合理因素,发现其中包含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另外,在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设置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让学困生去做,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燃起他们自尊的火种,激起前进的热情,从而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
2、巧设练习 增强情感
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练习,不但可以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培养技能技巧,还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如何提高练习效益,教师巧妙地设计练习,激发学生乐学、乐作的情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应该注意以下家点。
第一、练习题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为了
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可以把作业分成必做题、选做题、创作题三类,让学生根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练习,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这样学生不再把作业当作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从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第二、针对学生作业喜新求趣的心理特点,巧设练习题,变苦作为乐作。在
教学中,口头练、笔头练、集体练和独立练有机结合,判断、填空、选择、解答、计算、操作等形式多样,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形式灵活,并通过不同角度训练,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另外,每次练习都应该根据练习的重点,编一些趣味性、故事性比较强的题目,通过以趣命题、以趣解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练习积极性。
第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设计练习。题型注意从模仿到变式,从
单项练习到综合练习,题目的编排顺序必须符合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使学生爱学乐做,自始至终保持练习的旺盛情感。
第四、作业量要适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在练习的过程中,如果在一定时
间内,练习题的数量适当,难度适中,学生在练习的时候信心足、兴趣浓,就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练习的设计必须精当。所谓“精”,就是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当”就是作业量适中。量多,则使学生望而生厌,作而生厌,加重负担,事倍功半。量少,则使学生松懈怠慢,不求努力进取,造成时间浪费。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禁忌机械重复,死记硬背和大量抄写的练习,更不能以做作业为惩罚学生的手段,应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练习和提高。
总之,作为教育者,我们所担负的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着眼于现代教育的需要,着眼于青少年的未来,情感教育的现实作用不可低估。情感教育的一些情感因素与数学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情感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只有勇于探索、实践,才能更好地找准“情”与“智”的最佳交汇点和突破点,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探索课堂教学艺术,在情感教育与数学教学的交汇之处,结出闪烁着灵光的智慧之花,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shuxue/2021-04-23/57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