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用起来了。
2.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5.教师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
6.新的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教师能善于用教材去教,能依据课程标准,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社会变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
7.课上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的现象,教材备受冷落,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学科味不浓。
8.教师能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
9.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
10.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解放学生的耳,还解放学生的脑、口、手。
11.教师能有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
12.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13.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既不形式化,又具体、诚恳。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
14.以新的课改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自己的教学行为来诠释自己的教学思想。
15.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16.教师的一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促成了知识的整合,体现了多元的价值取向,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整体性发展。
17.课上得很成功,给人耳目一新,无论比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本质:
18.做到重组教材,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
19.探究活动的设计,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新知,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20.留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21.不过早地出现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
篇六:小学数学评课常用语
小学数学评课常用语:
1.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 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
2..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 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新的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教师能善于用教材去教,能依据课程标准,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社会变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到重组教材,力求 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
4. 教师能有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 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5..教师能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既不形式化,又具体、诚恳。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
6.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也用起来了。
7.以新的课改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自己的教学行为来诠释自己的教学思想。能有效的引导 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8.教师的一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促成了知识的整合,体现了多元的价值取向,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整体性发展。课上得很成功,给人耳目一新,无论比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 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本质。
9.探究活动的设计,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新知,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留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10.不过早地出现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
课上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的现象,教材备受冷落,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学 科味不浓。
四、《组合图形的面积》
1、以猜拼图组成的游戏导入新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初步 形成了对“组合图形”意义的理解。
2、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反思等方法,让学生经历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探究过程,通过教 师点拨,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过程积极主动。
3、课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教学。在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先估算、再独立思考计算、最后交流解题方法。学生对于一道题想出了多种解题方法,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用哪种方法好,而是鼓励学生通 过观察、比较,寻找最简洁的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4、教学中,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师放手,给学生充分探究的机会,精讲多练,学以致用, 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很到位。
《组合图形的面积》评课
日前,在教学上大家关注的焦点就是“提效减负”。我校于上周开展了这项活动。课堂教学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要从根本上减负增效提质,就必须“打造有效课堂”。做课的几位教师在课堂上体现出的教学方法及手段,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提效减负”。下面我就对肖毅老师讲的这节《组合图形的面积》谈谈看法。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组合图形,学生要解决现实问题必然会接触到。所以,借助课堂教学的平台,给学生一些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就显得更重要,这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需要。在本节课中,陈老师注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比较反思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和探索组合图形的面积。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渗透解决问题的思考策略,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 让数学知识回归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两者相互依存。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才能学得兴趣盎然,对数学充满亲切感。这节课在导入阶段复习完几何图形面积计算后,为了让学生认识组合图形,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了拼图形的活动,利用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在原有的拼图活动经验基础上拼图形,看似简单地拼一拼、猜一猜,不但使学生认识了组合图形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成,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一个复杂的图形,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拼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对“组合图形”的意义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获得了更多的成功喜悦,同时也达到了全员参与的目的,为后面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提供了思路。通过这个拼图游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兴趣浓厚,在操作过程中理解了组合图形的意义。然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组合图形,并让学生欣赏图片,使课堂一开始就进入了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数学思想与方法上得到发展。
本课在探索计算方法时,陈老师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自己想一想,在图形上画一画,把计算过程写下来。在教学中教师还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使学生体会到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认真反思的乐趣。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以及基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面对同一个问题就可能采用不同层次的方法,教师给予肯定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通过表达、侦听、思维碰撞,一起再现了探索的过程,体会到算法的多样性。对于多种方法,肖老师并不要求每个学生都去掌握,而是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方法,有的学生把图形分成三角形和正方形;有的是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 梯形(教师能及时补充这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教师能利用多媒体课件对学生的方法进行一一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还能把学生没想到的一种方法“添补法”进行展示,让学生的解题思路更广阔。最后总结出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就是要把组合图形转化成学过的基本图形,利用的方法就是分割和填补,分割属于数学中的求和问题,填补属于求差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陈老师又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在教学中,数学知识是一条明线,得到数学教师的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是一条暗线,容易被教师所忽视,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比交待知识更重要,因为这是数学的精髓和灵魂。这一点陈老师就体现的很明显。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自主交流,使学生主动探索并掌握了运用分割法或添补法计算组合图形面积,。在交流多种方法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如果教师能在这里交代一下分割图形时,对于"分割法"需要与学生讨论其合理性,要让学生明确:分割的图形越简洁,其解题的方法也将越简单。要考虑分割的图形与所给条件的关系。有些图形分割后找不到相关的条件就是失败的。讨论"添补法",为什么要补上一块?补上一块后计算的方法是怎样的?这种计算方法是否简便。让学生体会择优,能提高我们的做题速度。
三、练习题有坡度。
通过练习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练习的选择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并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纵观本节课,可以说上得扎实、有效。“实”中求“活”、“活”中有“新”、“新”中务“实”。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学生思维的空间,我们的课堂就会焕发生命的活力,我们的课堂时时刻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同时,通过这节课我也认识到提效减负:
1、要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把“构建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目标、一种追求,寻找新突破,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提高教学准备的有效性,同学科老师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经验通用、失误同戒,达到提高所有班级教学质量、促进所有学生都有发展的效果。
3、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把导与练的有机结合。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做到高效、高质。 《认识钟表》评课稿
一年级的老师们在执教《认识钟表》一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况下学习新知识。又能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整节课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施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能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选择教法,创设教学情境,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根据这些特点,黄老师结合教学内容,使用了许多直观教具,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导入时利用猜谜语的方法很快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式来获取知识。 在这节课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观察、操作、探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如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玩一玩桌子上的钟面模型,仔细看看,看看会有什么发现,进而认识钟面。在认读整时时刻时,让学生探究几个钟面的共同特点,进而总结出认读的方法。在认识大约几时这一难点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让静态的数学动了起来。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发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认识大约几时,较好的突破了难点。为了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吕晓东老师还设计了师说生拨,同桌互拨钟表的练习,学生在操作中学会了方法,学懂了知识。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在教学本课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生活中找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对数学产生兴趣和亲切感。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早上8时升国旗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比如出示小明早上8时读书,晚上8时睡觉,同一个时刻却在做不同的事情,感受一天中有两个8时、7时、9时等。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精心设计练习,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在练习的设计上,能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设计相应的巩固练习题,让每个孩子都能吃的饱,吃的好。如认整时,拨整时,认识大约几时,全体学生都会;根据时刻画时针或分钟,大约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本画的很好;观察钟面上的时刻找规律,则满足了三分之一左右学生的智力发展需求。而这些对于打造高效课堂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本节课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学生自己操作时没能一一照顾到,少数学困生感觉吃力;不能怕学生说错,让孩子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评价性的语言太过单一,课堂教学
重在语言激励。
《认识钟表》评课稿
今天听了陈静老师执教的《认识钟表》一课后,我们年级数学老师对本课进行了讨论,并交流了各自的看法。下面我代表我们年级来评一下这节课。
陈静老师的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况下学习新知识。又能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整节课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施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符合课标、教材、学生的实际,在课堂上能达到三维目标的要求,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节课学生不光掌握了所学知识,同时老师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如: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有条理、完整的叙述一件事;再有让学生养成及时整理学习用品等常规养成教育;还有结合学习内容进行珍惜时间等思想品德教育。
2、课堂结构严谨,层次清晰,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整节课由“感知—探究—应用”几部分紧密结合,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学生实际。
3、充分运用多媒体促进教学。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多媒体课件能集声、像、图、文于一体,这样融知识教学于形象逼真、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可以最大限度地激 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4、从课堂教学中发映出陈老师有较强的基本功。如:板书设计合理、言简意赅、字迹工整。教师语言表达准确清楚、教态大方。
5、练习设计有层次,有坡度。 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我们组认为这堂课还有这几个地方值得探讨:
1、导入新课时,老师进行的有些快,可再放慢一些让学生好好观察这些各种各样的钟表,充分利用教学材料,为进一步学习知识做好铺垫。
2、在让学生观察钟面的12个数的排列时可稍做提示,让学生进一步明确12、6、3、9的位置,12在正上方,6在正下方,以及认识整时后12时、6时等几个特殊时刻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特点,这样增强灵活性,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3、课堂中可多增加一些师生、生生互动学习。如:拨整时时,也可让学生之间互相出题,互相考一考;还有在教学中也可让孩子们多谈谈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或自己最喜欢的时刻,进一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评课稿
组合图形的面积是一个抽象的计算概念.组合图形是具有普遍特点的平面几何图形,是平面几何初步知识的总结与延伸。尤其是组合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理过程(不同于简单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蕴含叠加转化的数学思想,对学生今后计算复杂图形面积公式具有重要意义。听了杨俊老师执教的《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深受启发。杨俊老师能深入钻研教材,准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跳出教材,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行大胆的改革,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紧密结合起来,强化教学互动,对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
一、转变教师角色,改善教学行为。
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在“以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
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哪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本课教学中,杨俊老师更多地体现为:引导者——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明确的导航目标,辅导者——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与支持,使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合作者——关注学生的学习,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共同寻求问题的答案。与学生构成良好的学习共同体。
二、利用原有基础,寻找解决问题的适用对策。 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需要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杨俊老师在学习新知之前,先组织学生观察七巧板拼摆的图形,并从中找出基本图形图形,这样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体现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找准新知的最佳切入点,为知识的迁移做好铺垫。为了让学生认识组合图形,教师课前导入阶段组织学生开展了猜图形的活动,看似简单地猜一猜、折一折、画一画,不但使学生认识了组合图形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成,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一个复杂的图形,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拼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对“组合图形”的意义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获得了更多的成功喜悦,同时也达到了全员参与的目的,为后面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提供了思路。
三、重视自主探究,发挥学生主体性。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不但能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更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时,杨俊老师先让学生跟老师一起画一个图形,然后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动脑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交流、验证自己的想法,看看自己没想到的方法有哪些,根据自己的能力有选择地学习其它方法。这样有序的学习,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智能,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四、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本节课无不渗透着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教学把组合图形 转化成基本图形时,杨俊老师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想办法把它转化成几个基本图形?学生出现了很多方法。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体现新课程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总之,这节课体现杨俊老师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过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和借鉴。当然,杨俊老师能否在以下几方面再继续探究,以达更好的教学效果呢? 我觉得学生的练习没有到位,是否需要增加。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shuxue/2021-04-23/57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