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传统 用好现代——从瓜沥镇“同一堂课”教研活动中想到……
阳春三月、瓜沥镇“同一堂课”教研活动如期在瓜沥三小举行,上课的内容为《射线和角》分别有一位杭州市的教坛新秀与一位学校的骨干教师施教。施教老师首先出示一个小的手电筒按亮,问:同学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看到了手电筒亮了、亮光从手电筒里射出来了。教师把手电筒的亮光射到教室的黑板上。问:如果没有黑板,那么手电筒里发出的光会怎样?学生齐声回答无限地向黑板(那边)射过去。请同学们来给这条线取一个名字,有的同学说叫光线,多数学生说叫射线。然后是教师示范画射线,用一个点来代表手电筒,从这个点出发引出一条线。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接着教师放了一段录像,是《西游记》里孙悟空向小猴们展示自己的金箍棒可长可短的故事,用了将近3分钟的时间引出了直线,再师生共同分析直线、线段、射线的异同。边分析教师边娴熟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直线、线段、射线的端点个数、延长情况、可否量、相似之处用大屏幕将其展示给学生。先点击鼠标出示:直线、线段、射线的端点个数、然后再点击鼠标出示它们的延长情况、可否度量与相似之处,这样一步一步地在大屏幕上出现了这样一张表:
在显示这张表格时当然没有了直线、线段、射线的图画。学生只看到了这张通过分析得出的表格。
然后老师在原先黑板上示范的射线上又引出了一条射线。问学生:这样一条、一条地画下去可以不停地画。现在我们来一个比赛,看谁在15秒钟的时间里,从一个端点引出画射线画得多,15秒后教师统计。有8条、10条、20条、25条的。这样师生共同得出一个结论: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教师边说边点击鼠标“我也从一个端点引出画了几条射线,大家看,在大屏幕上出现了了这样一个图: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从一点出发,引出二条射线所组成有图形。教师从上面的图中用多媒体技术,让其中的二条射线闪烁了几下,移了出来。很自然地得出了角的图形。师生一起分析了角的一些特性,一个端点引出二条射线。这个端点我们叫角的顶点,二条射线我们叫做角的二条边。为了书写方便我们在数学上“角”常常用“角”的符号来表示就是“∠”,并分析了它与我们原先的小于符号“<”的相同之处于不同点。紧接着教师抓住本堂课的难点“角的大小比较”展开了教学。上学生通过看书得出:角的大小与二边叉开大小有关与二边的长度无关。同时投影了这样一组画面,要同学比较下列角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的:
1、 1 2
2、 3 4
3、 5 6
第一组学生一眼就看出来了∠2>∠1;第二组学生看了后一时那不定注意,有的说∠3大,有的说∠4大,有的说看不清楚。老师说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出它们的大小,有的学生马上就想到了用量角器量,可是老师摇头表示……。弄得学生丈二不着头脑。这时老师只能自己说用重叠的方法,接着老师又用多媒体技术把∠4移向左边与∠3重叠,师生一致得出∠3与∠4一样大;第三组又比较明显学生们下就看出来了∠5<∠6。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用了二个延伸内容:一个是用了二个不同角度的足球队员在向球门射球,要学生判断哪一个射门成功的概率高,为什么? 一个是学生放风筝。风筝的线与风向形成的角度与风筝高度的关系。在接下来的评课中老师们对二位老师的上课提出了各自的观点,褒贬不一。如二位老师上同一堂课能够比较好地发挥教坛新秀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年青教师的成长,上课过程思路清晰,知识点教得到位,角的大小比较是本堂课的重点,二位教师都做到了讲练结合等等。有一点全体听课教师都一致认为二位老师能利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更形象更生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简化了翻书的过程,节省了时间。有一位老师在黑板上只出现了:
其它的都用大屏幕投影代替了。还有的老师说二位老师均没有利用好知识本身的价值。如角的大小跟角的二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边长无关。我们只要利用角的定义:“从一个端点出发引出二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角”因为角的二条边是同一端点的二条射线,而射线是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的,所以角的大小与角的边长无关与角二边的叉开有关。
我无意贬低上课使用多媒体技术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的好处。我在这里要说的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在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同时,要守住传统教学中的一些优点。不能使用了多媒体而放弃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一些好方法。让多媒体教学与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相互并存,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完美。如上面的角和射线这堂课,它向学生展示的一些内容是比较简单的线条。我认为有些地方可以不用或少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会更好。如我们的老师向学生展示直线的时候,特意地引入《西游记》中孙悟空向小猴介绍自己的金箍棒的一段录象,用了三分钟时间。学生的注意力是吸引过来了,但学生们不是在关注金箍棒可以向二端延长这关?上,而是在关注这一故事本身,当录象一结束学生们发出一声叹息声。可以直接用粉笔将一条直线向二端加以延长效果会更好。又如上面的一张表格与直线、线段、射线三个图相结合,左边是图右边是表,通过分析师生共同从图中得出结论,分析一个特征教师写一个在表格中。学生会更容易理解也更直观形象。又如上面的从一点引出多条射线也完全可以在老师的引领下师生共同来画一画,然而再从中拿出二条,边说边画:“从一个端点出发引一条射线,再从这个端点出发引一条射线,组成了一个图形,这个图形我们就叫角。”这一个过程就是角的定义的产生过程。很自然地把角的定义教给了学生。又如角的大小比较。这是运用多媒体课件后的遗憾,学生怎么会知道你画的角可以从右向左边移。所以无法说出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如果老师把二只角画在二张纸上,要学生说一说比较的方法,学生自然会想到把二只角重叠起来,让二只角的顶点与一条边重合,看一看哪一只角的另一条边叉得开,就是哪一只角大。上面的这一内容由于我们上课的二位老师都是用课件来完成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shuxue/2021-04-23/61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