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网课 > 小学语文

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爱上阅读

 

内容摘要:在进行了一个学期的主题实验中我感觉能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那样学生就会爱上阅读,就是要立足于课堂,依托教材进行拓展阅读。具体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抓住点面进行拓展阅读

(一)由“一句诗、一段文”进入到整首诗、整篇文的拓展阅读。(二)以“人物 ”为核心的多重视角拓展阅读。(三)由一篇课文走进一个作家作品的阅读。

二、抓住比较进行拓展阅读

(一)由古及今的比较拓展。(二)同一主题的比较拓展阅读。

三、抓住读写结合点的拓展阅读

关键词:主题阅读、阅读兴趣、拓展阅读

人们都说教无定法,我们的教育不断在进行着改革,渴望摸索出一条让学生学得开心老师讲得轻松的课堂体系。近几年来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以学生为本的“生本课堂”理念让我们感觉到教书是一件特别轻松的事情,提倡海量阅读的“语文主题阅读”让我们感觉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实现了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让每位儿童都能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主题阅读是以一个单元为单位,将语文教材中的单元内容与单元主题相关联的课外阅读内容,组成一个“大单元”系统。如果把单元主题比做一根“藤”,教材中的文章、课外搜集来的与主题相关联的文章,就好比“藤”上的“瓜”。这样的教学,密度高,容量大,有利于学生系统的知识架构和思维重组。对于“主题阅读”而言,这种独特的“功能”结构就是由单元主题所拓展出的核心知识、情感密码、价值认同等,它可以从一点出发,维系教材知识能力体系的全身,着力探究文本的历史阐释,刻画和解读时代特征,揭示和丰富学科内涵。

乘着语文课开之风,我校也积极倡导各学科实现“生本课堂”,在旗教育局的鼎立支持下开展“语文主题阅读”的实验。我班有幸被学校确立为“主题阅读实验班”。在家长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班学生每人购买了四本与三年级上册教材相配套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有了阅读资源,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主题阅读就有章可循了。在进行了一个学期的主题实验中我感觉能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那样学生就会爱上阅读,就是要立足于课堂,依托教材进行拓展阅读。具体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抓住点面进行拓展阅读

(一)由“一句诗、一段文”进入到整首诗、整篇文的拓展阅读。

这一拓展方式,是教师带领学生对教材的一些特定知识点、文化点进行延伸、重组、创造、升华,让教材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出发点,让教材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源头活水”。势必产生“窥一斑可见全豹”“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教学妙用。

例如我在教学本册教材六单元“富饶美丽的祖国”——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的“读读背背”,是五句描写景物的古诗句,我将每句诗所在的诗篇整首出示,学生在诵读后对一些以前积累过的古诗又是一个巩固的过程,对一些陌生的诗又有了整体的感知。我有鼓励一些能力强喜爱古诗的同学背诵一两首新诗,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这样做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利用经典文化的魅力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以“人物 ”为核心的多重视角拓展阅读。在我们学习《孔子拜师》这篇文章时,为了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孔子,我首先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在课堂上阅读教材后的“资料袋”全面认识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背诵积累孔子的名言,感受孔子的谦虚好学的高尚品德;阅读《七岁之师》深切地感受这位大思想家的谦虚。这样题材广泛,视角多样,多角度的阅读,可以让远离孔子时代的学生,更多元地、系统地、集中地了解孔子,从而在心中建构起一个鲜活立体的“孔子”形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受到人文主义教育。从教学的角度,也便于我们“以文带文”,进行“主题阅读”。

(三)由一篇课文走进一个作家作品的阅读。

有思考的阅读者会有一种追本求末、读之如渴的阅读期待。姚斯的接受美学理论告诉我们:实现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是把握学情并找准阅读教学的起点,即教学前或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想要了解什么或有什么疑问,并从中清楚地捕捉到学生最想了解什么,以及最需要了解什么。教师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开展阅读教学,不仅会使阅读教学方向明确、动力充足,而且这样的教学过程还是促进学生自我求知、自我探索、自我发展的过程。

教材中由一篇课文走进一个作家作品的阅读元素有很多,如果老师能掌握这个元素,就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并由一篇文本顺利过渡到整本书的阅读需要。我们本学期的教材中有一篇法布尔的《蜜蜂》,在学完本课后,我鼓励同学阅读法布尔的书——《昆虫记》,据了解有几个同学早已购买阅读,为了大家都能从《昆虫记》中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研究的热爱以及他为了研究而付出的努力,我将此书定为全班共读一本书的书目,利用每周一的20分钟读书课,有我读给同学们听,每当我读到有趣的地方孩子们都忍不住笑出了声,当听到一些不可思议的昆虫生活时孩子们又会惊叹不已。

二、抓住比较进行拓展阅读(一)由古及今的比较拓展。

由“现代白话文”进入“小古文”的学习。教材中有很多文章是由经典的小古文改写的,但光在浅白如话的现代文中做“听、说、读、写”式的解读和训练,就脱离了文本的母体——文言文,这种方式的拓展其实是一种文化的回归,是一种对文学本源的探寻,它所产生的意义远非是一篇文言文的阅读。

我们本册教材中虽然没有这样的文章,但是在《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四)中有一篇文言文《自相矛盾》,为了便于阅读,我给学生朗读了文言文,同时让学生参照译文,了解我读的文章大意。

(二)同一主题的比较拓展阅读。

同一主题下的作品所体现出的“作品风格”,涵盖了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文艺作品所表现的主要的思想特点和艺术特征,而这正是语文教学需要特别关注的。《赵州桥》与《海内第一桥》相比,两者虽然都是说明文,但是前者是重点抓住赵州桥的外形来突出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后者主要是从洛阳桥的“天下奇”来体现它的独一无二的制造过程,突出主题“海内第一”。写作的视角不同,给读者的感觉也不同。

三、抓住读写结合点的拓展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语文教学中,读和写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宝贵的传统经验,也是落实语言文字训练,提升学生语言素养的有效策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重视发挥文本对写作的引领作用,巧妙穿插有效的练笔,切实深化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我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重点向学生渗透了春夏秋冬的写作顺序,和抓住有特点的景物进行细致描述的写作方法。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我在拓展阅读《烟台的海》和《碧水丹山话武夷》这两课时,出示了不同的阅读提示:前一篇是本文按照什么顺序鞋烟台的海。后一篇是本文抓住()和()两种景物来写武夷山的。学生对写景的文章有了大量的阅读后,明白了写景要有一定的顺序,抓住有特点的景物来进行描写,就能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让我们立足于语文课堂课堂,切记刘宪华老师的五个关注,即:“关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关注内容的革新和探究式教学的运用;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关注学生的学科情感和情绪体验。”做到以上五个关注,才能使学生整个儿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学习过程中去,而“主题”式的阅读恰恰可以将已知与未知、课内与课外、文本与生活等充分融合,从而建构起属于儿童自己的精神家园。学生便愈主动学习、记忆,自然会有生成,让学生爱上阅读更是水到渠成的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yw/2021-04-23/6149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潘少俊衡

| 桂ICP备2023010378号-4

Powered By EmpireCMS

爱享小站

中德益农

谷姐神农

环亚肥料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潘少俊衡友情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