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网课 > 小学语文

谈谈康巴地区小学语文探究教学(1)

 

语文课的类型是多样的。课的类型设计必须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过程,一般的模式是感知——理解——欣赏——积累——运用(从模仿性的运用到创造性的运用)。要以此为依据,可以设计多种类型的课。如以感知为目的的预习课、观察课、实验课、游戏课;以理解为目的的讲读课;以理解、欣赏作品和积累为目的的朗读训练课、朗读欣赏课、背诵课;以训练读速为目的的默读课;以检查课外阅读为目的的阅读作品报告课、写作课;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口语交际课、说话课、演讲课;以运用读写方法为目的的读写练习课;以发展思维能力和读写能力为目的的探究课等。目前,在康巴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课的类型很单一,主要是讲读课。由于课的类型单一,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限制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导致我州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步伐滞后。开展各种类型的语文教学课堂实践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就小学语文的探究教学展开论述。

一、探究课教学的意义

什么是语文探究教学?语文探究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确定一定的题目,围绕这一题目搜集资料,学习、分析、综合资料,进行判断,最后得出研究结果,写出探究报告的实践活动。这种探究课和讲读课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有固定教材,学生可以依据已有的教材去学习,学生的思维按教材的逻辑去思考;而前者恰恰相反,没有固定教材,要求学生根据一定的问题及一些逻辑系统的材料,进行周密的思考,独立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形成自己的结论,并能说明结论所依据的理由。探究的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其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发挥思维能力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虽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理智技能不能和成年人甚至中学生、大学生相比,但是笔者认为在这个信息化、知识型的社会中,这种研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应该在小学阶段就加以训练,而且这种训练也具有可行性。语文探究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语文探究课的教学目的及训练过程,主要在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投身于有价值的活动,在搜集资料,阅读资料,分析、综合资料的实践中和练习中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探究的结果,同时也获得了一种能力。在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是自由的、开放的、活跃的,学生通过对资料的不断研究而一步一步获得结果,是学生自身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的体现。

2、语文探究课可以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中学生独立实践的行为从教师把着手教的“束缚”模式中解放了出来。虽然教师要针对学生探究学习的具体情况,给予他们一定的指导,但都是帮助考虑题目、提供有趣的材料、设备、工具等,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能维持其独立的实践活动。

3、语文探究课可以形成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促进学生养成细心思考的良好思维习惯。探究课是给学生一些事情去做,而做事要求进行细致的思维或注意某些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独立探究才能获得成果、形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样必将逐步养成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

二、康巴地区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探究教学的现状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展开,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铺天盖地地涌现。从2002年开始,我州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的洗礼——一期又一期地民族地区骨干教师课改培训班在我州开设。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老力量在困惑摸索中欣喜又艰难地理解着、接受着新课程、新理念。可是,在我州的教学改革中小学语文探究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却成了一片尴尬的空白。

2003年的全省骨干教师课改培训后,我有幸参加了康定城区四小的一次课堂教学比赛的观摩。有一位老师上《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学生质疑:“课文第九小节写‘黄昏时候,漫山遍野响起了激动人心的口号:为邱少云同志报仇!’其他人是怎么知道邱少云牺牲的呢?”老师回答:“多有新意的问题啊!但是这不是我们今天上课的主要任务,我们来看……”

可见这个老师在经过培训后,也注意到了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与充分肯定,但遗憾的是她却没有抓住这个契机有效地进行探究教学的操作。其实,学生敢于质疑教材,是开展探究性阅读的前提条件。“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是至理名言。其实学生提出了这么一个牵动文脉、启迪思维、极具挑战性和创造性的问题,老师也既然给了他肯定,就应当积极的创设一个空间,给孩子一个支点,让他们通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开展探究学习,超越文本,获取新的知识。

这不是一个个例,在我州有很多的小学语文老师总是为了顺应新课改,把一堂课弄得花里胡哨,结果本质仍然是在“教教材”。手头的教育资源、教学条件有限,学生基础差、汉语水平差、接受能力差成了不开展语文探究教学实践的借口。殊不知即使是在有限的条件下,一样可以通过我们敏锐的洞察力找出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开展探究性教学,让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开拓思路、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充实内涵、深化感受。

以上反映出的还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问题。如果不从本质上改变教师们的教学理念,面对长期以来受信息环境闭塞、家庭学校教育相对落后影响的民族学生,老师们即使把课堂教学设计得再好、再有新意,手里仍然握着“指挥”的棍棒,学生没有自己思维的空间,缺乏探究的激情,自然就没有“超越”的实现。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yw/2021-04-23/6147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潘少俊衡

| 桂ICP备2023010378号-4

Powered By EmpireCMS

爱享小站

中德益农

谷姐神农

环亚肥料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潘少俊衡友情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