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情感信息总是附着或蕴藏于一定的言语形式和表达方式之中。所谓传情点,是指那些再传情达意上最具表现力的语言或表现手法。教师要善于抓住文章的传情点,架设学生与作者、作品情感交流的桥梁。
如教学《伯牙绝弦》时,教师要抓住“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句的传情点“悲伤”展开情感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伯牙伤心欲绝的心情,然后深化引出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所创作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从而更好地体会人物的情感。
再如《一夜的工作》一课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感知周总理工作辛苦、生活简朴后,抓住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中的独白,着重指导学生朗读。“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见过这样的总理吗?”作者的这两段独白,感情炽烈,直抒胸臆,充分表达了作者那抑制不住的如潮水般的情感。通过反复朗读,学生被作者的情绪深深地感染了。有的在抽泣,有的眼里闪着激动的泪花。这种入境入情的朗读,学生的内心怎能不激发出对周总理德敬仰之情吗?恰到好处的朗读指导,唤醒的是学生潜在的激情。有效的朗读,抓住“传情点”,老师只需“转轴拨弦三两声”,便已“未成曲调先有情”了。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传情点”,就能让学生更直接地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更好地体验和领会作者的情感。教师要用自己的情去挖掘文中之情,让文中之情感染学生之情,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得到激发,学生定能留下深刻的情感体验,也能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充实学生美好的心灵和高尚情操。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yw/2021-04-23/61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