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Home智能音箱评测 入手体验
亚马逊和谷歌在人工智能领域一直都处于领先地位,一直都积极的将技术实现落地。不过在智能家具这块市场上,亚马逊先做表率,早在2014年就发布了智能音箱硬件产品Echo,而现在谷歌也坐不住了。
根据CIRP、RBC Capital Market等公司的估计,自2014年发售以来,Echo、入门级智能音箱Echo Dot以及便携式蓝牙智能音箱Tap的累计销售量接近一千万台。
在Echo取得现象级表现之后,谷歌终于「坐不住」了。去年5月份召开的谷歌I/O大会上,其带来了被普遍认为是对标亚马逊Echo的Google Home智能家居设备(开始预订日期是去年10月5日)。
小巧的机身更讨喜,双麦克风设计是争议所在
虽然亚马逊Echo在智能音箱领域属于开创者,但考虑到谷歌自身强大的服务生态,即使Google Home来得要晚一些,却依旧让人充满期待。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这款目前除了Echo,没有谁能够比它更加出色的智能音箱产品。
它的外包装盒设计采用了简约的设计风格,你可以从正面大致了解到Google Home的外观。另外在包装盒的后方,谷歌将这台智能音箱可以实现的一些功能做了简单介绍,并且表明其搭载了Google Assistant语音助手。
打开包装盒,除了Google Home设备、必要的使用说明,还有一个电源适配器(输出为16.5V,2A)。需要说明的是,可能是基于控制体积的考虑,它的内部并没有内置电源,但也因此在硬件选择上有了更大的可选择宽度。
Google Home机身与包装盒保持一致,主体同样采用了白色配色。考虑到用户对于配色的个性化需求,谷歌还为下半部分的扬声器格栅底座准备了另外6种可选项,分别为灰、橘、绿、紫、黑以及铜色。不过想要为它更换底座,你需要额外多花费20刀(每个)。
与亚马逊Echo不同的是,Google Home将用来打开/关闭麦克风的静音按钮放到了背面,而斜切面的顶部则用来实现触控功能,你可以通过手指的正反向旋转来调节音量大小,或者长按进行语音指令输入。
小巧的机身不仅让Google Home看起来要比亚马逊Echo更加讨喜,在便携性方面也有着更好的表现。官方数据,前者机身高度为14.28cm,直径为9.64cm;后者高度为23.5cm,直径为8.4cm,直观视觉上,Google Home的个头要比亚马逊Echo小很多。另外重量控制上,Google Home 477g的表现要比亚马逊Echo的1064g轻出一倍还多。
硬件部分二者之间有着明显差异,也是大家讨论颇多的一点。首先麦克风部分,Google Home只有2个麦克风,而Echo则配备了7个麦克风。通常来讲,麦克风越多,越有助于收集到来自不同方向的声音,从而更容易在周围的噪音中识别出有用的信息,来达到更好的远场交互效果。
按照谷歌的说法,Google Home使用了更复杂的云算法,可以让两个麦克风实现与7个麦克风相同的效果。严格来说,它在这部分的表现对比Echo还是略有差距,不过实际使用体验上(尤其是较为安静的环境下),不会有明显的感觉。
实际上亚马逊Echo采用的通过增加麦克风数量来获得更好远场交互能力,并不算「秘密」,谷歌没理由不知道,但这样的做法并不完美。长期使用的情况下,设备的老化以及损坏不可避免,更多的麦克风数量无疑会将该因素进一步放大。一旦其中某个麦克风出现问题,必然会对整体的使用体验造成影响。
而谷歌缩减麦克风数量,利用算法来弥补先天远场交互不足的做法,在稳定性方面要比亚马逊Echo更好一些。另外从长远角度出发,一味地增加麦克风数量不会成为未来智能音箱发展的趋势。
一方面是出于成本考量,更多的硬件堆叠意味着厂商无法更好的控制成本,并不符合市场发展的规律;另外从便携以及机身体积来讲,这样的做法很难将设备做到更小。就目前来看,亚马逊Echo多麦克风的方案更成熟,效果也更好,而谷歌利用算法来解决硬件方面不足的做法则更具前瞻性。
下面来讲下大家关心的音效部分。与亚马逊Echo采用的 1个2寸扬声器+1个2.5寸低音扬声器+被动振膜的设计方案不同,Google Home 采用的是1个2寸扬声器+2个被动振膜的组合。
「被动振膜」的主要作用在于可以扩展低音效果。原理是借助扬声器在音腔内的空气振动受迫振动,进而推动更多的空气,从而达到改善低频效果的目的。
碍于机身所限,就实际音效表现来看,无论是我们今天讲到的Google Home,还是更早一些的亚马逊Echo,二者的音质体验都一般,特别是低音效果,并不足够令人满意。
一个实体版的搜索引擎
因为目前Google Home正式发售的地区只有美国和英国,所以在国内使用时会有一些麻烦。首先你的网络环境必须自备「小梯子」,能够访问Google的服务。如果条件允许,尽量使用路由器级别的代理,这样才能无障碍体验到它的各项功能。
另外目前Google Home仅支持英文语音操控,所以别指望用中文去「调戏」它了。不过Google Home倒是可以正确国内的地理位置,可以提供天气预报、附近的餐馆等本地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一部Android手机并不是必须的,Google Home同时支持Android和iOS双平台。不过目前国服并没有对应的app,需要到其他区域的App Store下载。
Google Home的配对过程非常简单,按照app内的提示很快就能完成。毫不夸张地说,它是我们体验过的配对最为「省心」的智能设备之一。
在手机app内可以将Google Home和各种网络服务连接起来,不过我们发现app内提供的接口似乎没有网站上宣传的那么多。在询问客服后得知,要想体验Google Home的完整功能,必须身处美国或英国两地……
通过「OK Google」或「Hey Google」热词就能唤醒Google Home,即使在播放音乐时也能识别出你的声音。在比较安静的环境下,5米之内Google Home的唤醒率几乎可以达到100%,所以不用担心两个麦克风会影响使用效果。
有了Google Assistant的「加持」,Google Home就像是一个实体化的搜索引擎,你可问它任何想知道的事情。只要在网络上能够检索到答案,它就会通过语音告诉你。假如你正在看美剧《纸牌屋》,可以随时呼叫Google Home去询问一些剧中的名词,不用再去盯着手机的小屏幕搜索了。另外Google Home已经能够支持一定的上下文对话了,例如像下面这样:
Q:美国总统是谁?
A:特朗普。
Q:(再次唤醒)他多大年龄了
A:70岁
Google Home最强大的地方莫过于它已经和部分自家的应用,以及不少第三方的应用进行了打通。通过Google Home可以查看明天的日程安排,可以播放Play Music里喜爱的音乐,可以点播YouTube里的视频在电视上播放(需要Chromecast配合)。
总之,如果你的生产力/娱乐工具是围绕Google展开的,那么Google Home将可以发挥出更大的用处。
不过可惜的是,在和智能设备的联动方面,Google Home国内的体验就要大打折扣了。主要的问题在于,Google Home虽然已经接入了10多个智能家居品牌/平台,但这些在国内并不是特别主流,想要让他们联动起来还是有些门槛的。
(部分接入Google Home的品牌/平台)
经过体验后,我们认为Google Home的工具属性要更强一些,拿它来「逗乐」绝对不是一个好主意。如果你计划购买 Google Home,一定要不要吝啬再购买一个 Chromecast(目前有三个版本)搭配使用。
因为如果你的家里没有兼容Google Home的智能设备(例如Nest、Chromecast等),它能发挥的智能化功能还是很有限的,更多的是执行查询相关的语音指令。
写在最后的话
对于Google Home的理解,实际上并不应该仅限于音箱的层面,只能说这只是它的一项基础功能。谷歌真正想要实现的是,通过这样一个载体,来完成智慧家居的布局,而这项工作也是目前国内外很多AI解决方案供应商一直努力在做的事情。技术落地,终究是未来大的趋势。
从硬件以及硬件两个角度来看Google Home与亚马逊Echo,前者体积更小,并且提供7种配色可选(亚马逊Echo只有黑、白两种配额),美观度要略胜一筹,另外,虽然实际体验过程中不会有明显感觉,但Google Home的双麦克设计在「绝对」远场交互能力上要差点意思。
平台方面,现阶段而言,由于更早入场,亚马逊Echo支持大量第三方设备,这一点Google Home存在明显差距。但依靠谷歌强大的服务生态体系,在语义理解以及智能搜索上,Google Home则要比亚马逊Echo更加出色一些。
最后来说下售价。目前两款设备均在官网有售,Google Home的官方售价为129美元(这几天在搞优惠活动,活动价为114美元),亚马逊Echo官方售价为179.99美元,即使原价对比,前者也要便宜差不多51美元(约合人民币350元)。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aigaoji/24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