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网课 > 小学数学

培养有效探究意识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admin 小学数学 2021-04-23 13:57:11 小学数学探讨争鸣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主要是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呢?下面以“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为例,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感知问题 
   
  1 填数感知——萌发所想。 
  师:在下面的口里填上什么数字。结果能被2或5整除?分别有几种填法?最后借助计算器,看结果能否被2或5整除。 
  (1)15□ (2)2□5 (3)□56 
  (学生试填、计算) 
  2 观察思考——触发交流。 
  师:请你认真观察填后的数,发现了什么?先与组内同学讨论,交流你的发现。(师参与学生的讨论,不时给予指导) 
  3 争相汇报——一吐为快。 
  师:谁来汇报你的发现?(小手如林)这么多同学积极思考、踊跃举手,老师非常满意。现在请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按顺序汇报,其余同学认真倾听,想一想你的发现与他人的一样吗? 
  生1:我们组在填第(1)题中发现,个位填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个位填1、3、5、7、9的数都不能被2整除。 
  生2:我们组在填第(1)题中发现,个位填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填1、2、3、4、6、7、8、9的数都不能被5整除。 
  生3:我们组在填第(2)题中发现,十位上不管填什么数都不能被2整除。 
  生4:我们组在填第(2)题中发现,十位上无论填什么数都能被5整除。 
  生5:我们组在填第(3)题中发现,百位上不管填啥数都能被2整除。 
  生6:我们组在填第(3)题中发现,百位上不管填什么数都不能被5整除。 
  4 观察数据——提出问题。 
  师:观察黑板上的数据,你想提什么问题? 
  生7:能被2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生8:能被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生9:能被2或5整除的数与什么有关? 
  师: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非常有研究性价值的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师板书课题) 
   
  二、大胆猜想 
   
  师:请你们猜一猜,能被2或5整除的数到底与什么有关呢? 
  生1:填数的第(3)小题个位是6,百位随便填什么数都能被2整除,我猜测能被2整除的数与个位上的数有关。 
  生2:我从填第(2)题中,猜想能被5整除的数也与个位上的数有关,与十位上的数无关。 
  生3:我从填第(1)题中,猜测能被2整除的数个位是0、2、4、6、8的数,不可能是1、3、5、7、9的数。 
  生4:我猜测能被5整除的数个位是0或5的数,不可能是其他数。 
  师:同学们能够针对具体题目大胆提出猜想,这种敢于猜想的精神值得表扬。不过,猜想毕竟是猜想,它还有待证明,你们能对自己的猜想进行证明吗? 
   
  三、举例验证 
   
  师:你能用什么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呢?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师参与学生讨论,不时给予指导) 
  生1:我们组列举了许多数,经过证明,能被5整除的数个位上只能是0或5,与其他位的数无关,也与位数无关。 
  生2:我们组是写出2的倍数进行验证,能被2整除的数的个位数是0、2、4、6、8。 
  生3:我们组是写出5的倍数进行验证,能被5整除的数的个位数是0或5。 
  生4:我们组是每个人随便写出一个数,个位是O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个位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师:同学们用分类列举法、随意列举法及找2、5倍数法,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你们真得太棒了!那能被2或5整除的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谁来说说? 
   
  四、归纳概括 
   
  生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生2:个位上是O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 
  生3:个位上是0的数能同时被2和5整除。 
  师: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归纳概括出了能被2或5整除的数的特征。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看看你们发现的结论与书上讲的一样吗?书中还讲到了什么?(学生阅读课本) 
  生4:我们归纳的与书本里讲的一样,书中还提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如0、2、4、6、8……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如1、3、5、7、9…… 
   
  五、反思所得 
   
  师:你们真了不起,学会像数学家一样探究数学知识中隐含的规律。那么,这节课你们是怎样获得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呢? 
  生1:我们在填数中发现了能被2、5整除的数与个位上的数有关,由此猜想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对此分小组举例验证猜想,因此获得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 
  生2:我们是先发现,接着猜想,再验证,最后归纳得出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 
  反思: 
  以上教学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有效探究的四种意识: 
  1 问题意识。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创造的起点。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创设适宜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激发求知需要。是促使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努力将原先用于讲授的内容转化成适于学生探究的问题。本课一开始就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填数情境,学生在试填、计算、讨论交流中自己引出了想探究的问题“能2、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与什么有关”,整节课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探究活动。 
  2 过程意识。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再创造”。因此,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给学生搭建探究的舞台,强化过程意识,以激励学生再创造。在这节课里,围绕“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展开活动,学生经历了“填数感知——提出问题——大胆猜想——举例验证——概括特征——反思所得”的探究过程。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教师把探究过程作为一个学习方法来教,将学生的思维聚焦在探究的方法上,如猜想、举例、推理、验证等,使之受到科学思维方式的熏陶。只有经历这样感悟、体验的过程。才能得到能力的锻炼、智慧的升华。 
  3 合作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为实现有效的探究,教师必须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合作交流的机会,创设基于师生交流、互助、互惠的教学关系,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本课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问题情况,适时地引进小组合作学习。在具体组织时,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分工,有充分的合作学习的时间,同时教师为学生独立探究和相互合作提供了中介性工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所以,这种合作是实质性的合作,不是形式上的为合作而合作。如举例验证时,为了使所举的数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又要很快得出结论,就迫切需要合作,这使合作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4 反思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解决问题中要引导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组织引导学生反思,不仅能强化探究的过程,逐步加深印象而产生兴趣,进而形成习惯,受用终身,而且能再一次体会探究的乐趣,从而增加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反思小结”尤其重要的是必须回忆探究中运用的各种方法,使学生逐步地积累方法、策略。一位学者曾说过:“最重要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本课中,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反思“这节课你们是怎样获得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让学生反思提炼解决问题、获取新知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有效策略,使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与学习策略有所体悟,并自觉地将思维指向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上,以提高主动获取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shuxue/2021-04-23/6052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潘少俊衡

| 桂ICP备2023010378号-4

Powered By EmpireCMS

爱享小站

中德益农

谷姐神农

环亚肥料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潘少俊衡友情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