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网课 > 小学数学

探究简约、扎实、开放的课堂

admin 小学数学 2021-04-23 13:53:31 小学数学探讨争鸣

 

   小学数学课堂既是预设的,又是生成的;既是严肃的,又是灵动的;既是科学的,又是人文的……广大教师惟有立足教材、融入生活、放眼社会,以开放的姿态、简约的形式、扎实的功底不断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才能带领学生走进辉煌的数学殿堂。 
   
  一、简约而不简单 
   
  小学数学课堂应呈现出高度凝炼的简约性,但简约并不等于简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简约需要教师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等方面下功夫,为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出不懈努力。 
  1.目标全面,主次分明。《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以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全面发展为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这些目标系统地体现在教材的每个单元、每一册、每一学段中,要将它们都具体落实到某一节课上,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应该根据每一节课的内容来突出主次,着重某一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2.形式新颖,富有价值。新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然而,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要与内容相结合。有的教师热衷于花样百出的形式,“牵”着学生团团转。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缺乏教师的及时指导和足够的思考时间,有一部分学生是在盲目地进行“学习”活动,根本不能领会活动的意图,更谈不上掌握知识。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观察物体”时,让学生用手势表示从不同的角度给物体拍照,气氛异常热闹。实际上,学生的兴奋点在于拍照的形式,注意力并没有集中到认真观察物体上,影响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可见,“流于形式”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假如教师能用一把印有很多小动物或花草图案的茶壶来做道具,让学生坐在座位上观察或简单画出不同侧面的图案,学生完全可以领会这一内容,还可以留出时间让学生深入思考,促进知识的内化。 
   
  二、扎实而不机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实效,既要强调基础知识,又要重视发展能力;既要形式活泼,又要扎实有效。 
  1.自主探究,获取知识。根据布鲁纳的认知理论,学习是学生的学习,应该让学生参与到探究学习活动中来。探究性学习方式是课改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创新意识。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一定要选取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及时指导、点拨;在探究结束时,要启发、帮助学生科学地归纳总结,不断提高探究学习的效率。 
  2.充分体验,快乐学习。学生的学习并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的过程,教师的教学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过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更应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的场所。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和学生与学生之间富有灵性的、愉快的情感交流与思想碰撞,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认识自我,在互助中调整学习策略,在碰撞中发展思维,在体验中积累经验,在快乐中构建知识体系。 
  3.方式得当,注重效率。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灵活选择或综合运用学习方式,而不要固守某一种学习方式。比如,教学“角的度量”就可将接受性学习与发现式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先把量角器的中心、刻度线、刻度数以及1度角等基本概念讲授清楚,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动手测量角的大小,从中感受、发现知识规律。这样既加深了学生的认识,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开放而不放任 
   
  开放产生活力,封闭导致僵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在教材资源开发、知识引入、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适度开放,将社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引入课堂,丰富学习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 
  1.以生为本,尊重经验。在课堂学习之前,学生往往已对学习内容有所了解。教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找准课堂与社会、课本与生活的结合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选取素材,将它们作为学生继续深化学习的生长点。例如,在学习“秒的认识”之前,很多学生已经在生活中积累了一些关于秒的经验。教学时,教师选用发射火箭前的倒计时引入,再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用秒计时的例子,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快乐。 
  2.有效组织,活而不乱。观察、操作、实验、讨论等活动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些活动是培养学生倾听、尊重、合作、分享等情感态度与能力的重要过程,同时也对教师组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组织,活而不乱是活动真正取得成效的前提与保证,教师要精心预设,关注细节。比如,结合实物教学“观察物体”,效果肯定更好。教师可利用讲台上或学生课桌上的不同形状的物体,指导学生怎样摆放物体、怎样按顺序观察等。教师要事先精心设计,在活动过程中将要求、要点讲述清楚,留意学生的操作和活动状态,并及时指导,纠正错误做法。 
  3.立足课堂,适度延伸。《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适度延伸,是达成这一目标要求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小调查、小课题研究。例如,在学习了“亿的认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全国每月大约消耗多少双一次性木筷;制造筷子的木材、大树、森林的消耗量各是多少;对环境保护造成怎样影响”等问题分组进行小课题研究。这样就沟通了数学与生活、与社会、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shuxue/2021-04-23/6045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潘少俊衡

| 桂ICP备2023010378号-4

Powered By EmpireCMS

爱享小站

中德益农

谷姐神农

环亚肥料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潘少俊衡友情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