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79~80页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设疑——控疑——存疑
师(电脑出示):“龙长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要修一段长30千米的公路路基,现在有甲、乙两个工程队参加修路招标,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从以上条件,我们可以获得什么信息?
生1:甲队每天修3千米。
生2:甲队每天修这条公路的1/10。
师(电脑继续出示):“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从以上条件,我们又可以获得什么信息?
生3:乙队每天修2千米。
生4:乙队每天修这条公路的1/15。
生5:乙队比甲队多用5天。
师:假如你是龙长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你会承包给谁?为什么?
生6:甲队。因为甲队做得快!
生7:乙队。乙队虽然较慢,但可以便宜一点。
师:你们想得真有道理!如果要修得快,怎么办?
生8:让甲队修。
师:还有其他办法吗?
生9:可以让两个队一起修。
师:这个主意真不错!现在就让两个队一起修路,看一看几天能修完?(出示完整应用题如下:龙长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要修一段长30千米的公路路基,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个队合修几天完成?)
[评析:龙长高速公路从龙岩市新罗区至长汀县,是正在修筑的现代化公路,正从该校附近经过。教者把教材中的例题融合在学生熟悉的“修路问题”中,使学生首先感受到在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本过程的教学艺术主要在于:一是设疑的开放性。如两次“获得什么信息”与“你会承包给谁”这些答案都不是唯一的,必须经过一定的数学思考,才能得出理想的答案。二是控疑的巧妙性。如让学生说出选哪个队修路的理由,学生说得都有道理,但不是本课设疑中要生成的问题,教师先给以肯定。然后通过“如果要修得快,怎么办”来控疑,又通过“还有其他办法吗”进一步控疑,引导预设中的生成。三是存疑的必然性。在控疑中生成有教学价值的问题.把它纳入教学过程,在此显得水到渠成,斧凿无痕。本片断融温故引新于一体,简洁明快,直奔新课教学。]
二、猜想——验证——拓展
1.猜想。
师:请同学们在计算之前先猜一猜两队合修需要的天数大概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猜2天、3天、5天、12.5天、25天……由于答案较多,教师分别板书学生所说的天数,并点拨学生自悟得出“两队合修的天数比10天少”)
2.验证。
师:刚才大家得出最后结论是“比10天少”,现在我们来验证一下。请同学们思考后,列式解答。(师巡视并指名学生板书)
生1:30÷10+30÷15=5(天)。
生2:30÷(30÷10+30÷15)=6(天)。
师:请你们分别说一说算式的每一步含义。(引导学生得出第一种方法求出的是两队合做1天修的路长,即工作效率和,而不是最后要求的天数;第二种方法是正确的,即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合做时间。随后,教师进一步指出最后猜想的正确性。)
3.拓展。
师:如果把30千米改成60千米,其他条件不变,你能很快算出要修多少天吗?(学生计算,师指名学生板演)
生3:60÷(60÷10+60÷15)=6(天)。
师:仔细比较这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生4:合做时间都是6天。
师:这就怪了!如果公路总长再改成其他的数量,其余条件还是不变,结果还会是6天吗?
师: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数字作为公路的长度试一试,数字比较大的可以用计算器计算。(指名学生板演,再分别请几个学生举例说明)
师:试验的结果还是这样吗?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5:还是6天。工作总量扩大了,工作效率也在扩大,扩大的倍数相同,所以时间不变。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shuxue/2021-04-23/59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