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该如何适应改革的需要,充分认识自己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这次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确立全新的教育观在改革中显得尤为重要。全新的教育观,包括学生观、教学观、教师作用观三个方面。笔者就如何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应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与求知欲。”要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和勇于探索的强大内驱力。
如教学“4的认识”时,有位教师设计了“游公园”的游戏。上课伊始,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游公园吗?”学生都兴奋地说:“喜欢!”“好!老师就带你们去看一看公园里可爱的动物。瞧,熊猫还是我们国家的国宝呢!”教师接着投影出示公园的各种动物图,并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提问:“同学们都看到些什么?”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许多数量是“4”的东西。如老虎、大象、熊猫等都有4只脚;1头大象有2只耳朵,2头大象有4只耳朵,2头大象还有4只眼睛、4根象牙;地上有3只猴子,树上还有1只,一共有4只猴子……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和培养。
二、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数学课程标准》把“情感价值观”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且列为最重要、最核心的目标之一。师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应有情感方面的交流。“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这不仅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好数学的需要。学生的情感总是在教师情感的感染下逐渐萌发,进而迸发出对教师的爱以及对真理和科学的追求。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
如教学“快乐的队日活动”这一课时,教师可结合课本中的大幅彩色插图,在轻音乐中配上如下富有激情的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教师展示教材上的插图投影后接着说:“大家看,这里多美呀!蓝天白云下,一群小朋友在快乐地玩耍。有的在搭帐篷,有的在烤食物,有的在钓鱼……真是快乐极了。让我们也来分享他们的快乐,好吗?”“好!”“根据这幅美丽的画面,谁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这时,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发挥各自的创造性,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有的是学生自己能够解答的,有的是学生自己暂时还不能解决的,教师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通过教师的语言渲染、情感交流和及时评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有关的数学知识,而且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共鸣。这样的数学课堂,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与发展。如果教师能这样尊重和善待学生的情感体验,则会给课堂增添许多意外的惊喜与乐趣。这不正是“快乐数学”所应追求的境界吗?
三、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易于引起学习需要。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需要和欲望,才会产生一种内驱力,推动自己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可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等因素考虑,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认识数学,并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感知、操作等活动来学习与理解数学。
如一位教师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了一个商店的商品部,并出示一些商品和它们的单价,让学生进行购物活动。活动中,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读出商品的标价,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让学生自己结合教材进行观察和讨论“这些数有什么特征”、“这些数又叫什么数”等问题。这时,学习小数已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在导课阶段创设这样的情境,架起了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使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自主探索,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从情境中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热情,进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让他们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地发挥。
四、为学生提供探索与思考的空间
数学学习不只是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过程,更应该成为探索与思考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从具体的实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shuxue/2021-04-23/59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