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操作等认知活动,理解和掌握线段的基本特点,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数线段。
2.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培养和提高其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通过创设活泼、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同时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小朋友们,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正在举行拔河比赛,我们去看看好吗?
生:好!
师:看,这是谁跟谁进行比赛?(多媒体显示小动物们拔河的场面)
生1:这是小兔队跟小猫队、小狗队跟小猴队进行比赛。
师:你能看出哪两个队正在比赛吗?
(多媒体画面上闪动着两根绳子,一根是直直的,一根是弯的)
生2:小狗队跟小猴队正在比赛。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2:因为他们的绳子是直直的,只有两队用力拉,绳子才会是直的。
生3:小兔队和小猫队的绳子是弯的,说明他们还没开始比赛。
师:说得真好!小狗和小猴两队之间这段直直的绳子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线段”,大家愿意去研究它吗?(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评析:以儿童熟悉的动画情境为切入点,引出学习内容,不仅拉近了数学和生活的距离,而且引发了学生对线段的注意。教师通过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和欲望,同时也为认识线
段的特征作了铺垫。】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操作体验,感知线段特征。
(1)感知线段的“直”。
师:小朋友们,看看你们桌上的毛线是什么形状的?
生:弯的。
生:有点直,不是很直。
师:你能想出方法,使它变得像小动物们正在拔河的绳子一样直吗?(生动手操作)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使毛线变直的?
生3:我们是两人合作拉的,即一人拉着毛线一头,毛线就直了。
生4:我是用两只手抓着线的两头拉直的。
生5:我是抓着毛线的一头把它提起来的。
师:哪种做法能使毛线变得很直呢?大家试一试,也可以在小组里讨论。
师:谁来说一说?
生6:两头都用手捏着用力拉的线很直。
师:说得很好。我们把这位同学两手之间的一段线叫做线段。
师:想一想,线段是什么样的?
生:直直的。(板书:直直的)
(2)感知线段的“端点”。
师:我们用手捏住毛线的两头拉紧后就得到了线段,两手捏住的地方,即线的两头就是线段的端点。(板书:端点)
师:那么,线段有几个端点呢?
生:线段有两个端点。(板书:两个)
让学生同桌互指对方手中线段的两个端点。
(3)总结线段的特点。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线段有什么特点了吗?
生: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评析:这一环节教师注重直观教学,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动手拉毛线的活动,使学生在“曲”和“直”的比较中,初步形成线段“直”的特点。教师运用直观与形象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将操作活动中“两手捏住的地方”和“端点”形象地联系起来,化解了对概念“端点”的理解难度。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意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逐步引导,构建线段模型。
(1)引导建模。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手上拉的毛线是不是线段?(教师演示:横着拉、竖着拉、斜着拉)
生:都是线段。
师:为什么都是线段呢?
生1:因为它们都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师:请一名同学上来,用自己手中的线段和老师手中的线段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生2:老师的线段比同学的长。
师:小组内的同学相互比较,看谁的线段长一些,并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师:线段的位置可以不同,可以是横着、竖着,也可以是斜着的。线段还有长短之分。那么,“线段”在数学上如何表示呢?数学家们想了一个办法,大家看:这是一条直直的线,在这一端和另外一端分别画上两条小短竖,这样的图形就可以用来表示“线段”。(教师边说边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shuxue/2021-04-23/58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