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百香果炭疽病(Anthracnose)防治方法
6-1、百香果炭疽病(Anthracnose)防治方法 -百香果常見之病害与管理策略
病征及发生生态:
炭疽病可为害百香果葉片、枝条及果实。病原菌炭疽病为害葉片时 初期呈淡绿色水浸状小斑点,以后病斑逐渐扩大,病斑颜色逐渐加深, 后期转成黑褐色,病斑部向下凹陷,其上密布黑色颗粒,为病原菌之分生 孢子盘;由于分生孢子形成受光照影响,致病斑部呈轮纹状,严重时葉片 干枯、脱落;栽培环境湿度高、台风过后葉片受伤或向阳部位长日照位 置之葉片发生较为严重。
幼嫩葉片或生长势较衰弱葉片被害时,病原菌 由葉缘侵入而引起葉缘焦枯,严重时向内侧葉肉扩展,一般不造成落葉; 枝条被害时,以幼嫩枝蔓及徒长枝较易被感染,初期产生黑色斑点,以后 逐渐扩大而形成长纺锤状病斑,长度可达2公分,病斑部皮层凹陷并逐渐 扩展至枝干的木质部,后期罹病组织龟裂,严重时引起枝条枯死。
果实多 于幼果期被感染,被害时在果实上产生黑色细小之斑点,以后病斑逐渐扩 大,后期病斑处出现凹陷现象,严重时落果;果实罹病后会因潜伏感染而 未出现病征,病原菌侵入组织后不会产生明显病斑,待转色期至成熟期、 采收后三至五天,外观健康之果皮上开始陆续出现病斑。病斑初为黑 色圆形至椭圆形、暗褐色,稍为凹陷,以后逐渐扩大,多数病斑互相 愈合成不规则型之大病斑,其上密生黑色小颗粒,为病原菌之分生孢子 盘,遇湿度高时溢出粉红色至桔红色粘状物,为病原菌之分生孢子,严重 时往往造成落果。
若于采收后出现病征,造成果实腐败、不耐贮藏,影 响果品质量甚巨,甚至完全丧失商品价值。罹病部位产生之病原菌分生 孢子为重要之感染源,可藉由风、雨水及人为传播,是以罹病果实若残留 于田间,往往导致本病大发生。本病病原菌亦可以菌丝状态存活于枝条中, 成为翌年之主要感染源。
病原菌:
本病病原菌为不完全菌之Colletotn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ig,在寄 主表面形成分生孢子盘,其上着生分生孢子柄,分生孢子着生于分生孢子 柄顶端;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无色透明;成熟之分生孢子堆溢出分生孢子 盘而呈粉红色至桔红色之黏液状。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成熟时分生孢子极 易脱落。在菌丝生长温度范围极大,3-37℃之间均可正常生长,但最适生 长温度则菌株间差异极大,然一般均介于22-28℃之间。本菌为世界性之 分布,寄主范围极广,炭疽病于台湾果树栽培上为重要病害之一。
发生盛期:
全年发生,高温、高湿环境发生严重。
最佳防治时期: 新芽萌发期、开花结果期。
管理策略:
1、加强园区卫生管理,随时清除罹病组织,可以减少园区感染源。
2、强化栽培管理,适度修剪植株后加强保护,并避免组织受伤,可适度 降低炭疽病发生。
3、营造合适之栽培环境,促使通风良好、光照充足,可强化植株,增进 抗病力。
4、高温季节增强植株生长势,并减少疏葉、疏枝作业,增加果实遮蔽作 作用,强化果实抗逆境能力而降低病害发生。
5、合理化施肥促使植物生长正常,树势强健而增加植物抵抗力。
6、高温季节适量喷施施含钙肥料,降低缺钙所造成之伤害,减少病菌侵 入之途径。
7、新芽萌发期、开花结果期加强预防措施及预防性施药,可降低病原菌 侵入、感染机率。
8、发生时任选一登记药剂加以防除,登记药剂详見附录一、附录三。
叶片受害初期呈淡绿色水浸状病斑-图1
炭疽病病斑后期转成黑褐色-图2
炭疽病病斑部产生黑色分生孢子盘-图3
葉片炭疽病发生严重时病斑部破裂-图4
病菌由嫩葉葉缘侵入引起葉缘焦枯-图5
茎蔓嫩梢干枯-图6
茎蔓病斑部皮层凹陷图7
其上有黑色 斑点 炭疽病为害果实初期产生褐色凹陷斑点-图8
果实炭疽病褐色凹陷斑点逐渐扩大-图-9
果实炭疽病褐色凹陷斑点逐渐扩大-图-10
炭疽病后期病斑处出现凹陷现象-图11
点击返回总目录:台湾百香果种植管理技术-百香果整合管理
病征及发生生态:
炭疽病可为害百香果葉片、枝条及果实。病原菌炭疽病为害葉片时 初期呈淡绿色水浸状小斑点,以后病斑逐渐扩大,病斑颜色逐渐加深, 后期转成黑褐色,病斑部向下凹陷,其上密布黑色颗粒,为病原菌之分生 孢子盘;由于分生孢子形成受光照影响,致病斑部呈轮纹状,严重时葉片 干枯、脱落;栽培环境湿度高、台风过后葉片受伤或向阳部位长日照位 置之葉片发生较为严重。
幼嫩葉片或生长势较衰弱葉片被害时,病原菌 由葉缘侵入而引起葉缘焦枯,严重时向内侧葉肉扩展,一般不造成落葉; 枝条被害时,以幼嫩枝蔓及徒长枝较易被感染,初期产生黑色斑点,以后 逐渐扩大而形成长纺锤状病斑,长度可达2公分,病斑部皮层凹陷并逐渐 扩展至枝干的木质部,后期罹病组织龟裂,严重时引起枝条枯死。
果实多 于幼果期被感染,被害时在果实上产生黑色细小之斑点,以后病斑逐渐扩 大,后期病斑处出现凹陷现象,严重时落果;果实罹病后会因潜伏感染而 未出现病征,病原菌侵入组织后不会产生明显病斑,待转色期至成熟期、 采收后三至五天,外观健康之果皮上开始陆续出现病斑。病斑初为黑 色圆形至椭圆形、暗褐色,稍为凹陷,以后逐渐扩大,多数病斑互相 愈合成不规则型之大病斑,其上密生黑色小颗粒,为病原菌之分生孢子 盘,遇湿度高时溢出粉红色至桔红色粘状物,为病原菌之分生孢子,严重 时往往造成落果。
若于采收后出现病征,造成果实腐败、不耐贮藏,影 响果品质量甚巨,甚至完全丧失商品价值。罹病部位产生之病原菌分生 孢子为重要之感染源,可藉由风、雨水及人为传播,是以罹病果实若残留 于田间,往往导致本病大发生。本病病原菌亦可以菌丝状态存活于枝条中, 成为翌年之主要感染源。
病原菌:
本病病原菌为不完全菌之Colletotn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ig,在寄 主表面形成分生孢子盘,其上着生分生孢子柄,分生孢子着生于分生孢子 柄顶端;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无色透明;成熟之分生孢子堆溢出分生孢子 盘而呈粉红色至桔红色之黏液状。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成熟时分生孢子极 易脱落。在菌丝生长温度范围极大,3-37℃之间均可正常生长,但最适生 长温度则菌株间差异极大,然一般均介于22-28℃之间。本菌为世界性之 分布,寄主范围极广,炭疽病于台湾果树栽培上为重要病害之一。
发生盛期:
全年发生,高温、高湿环境发生严重。
最佳防治时期: 新芽萌发期、开花结果期。
管理策略:
1、加强园区卫生管理,随时清除罹病组织,可以减少园区感染源。
2、强化栽培管理,适度修剪植株后加强保护,并避免组织受伤,可适度 降低炭疽病发生。
3、营造合适之栽培环境,促使通风良好、光照充足,可强化植株,增进 抗病力。
4、高温季节增强植株生长势,并减少疏葉、疏枝作业,增加果实遮蔽作 作用,强化果实抗逆境能力而降低病害发生。
5、合理化施肥促使植物生长正常,树势强健而增加植物抵抗力。
6、高温季节适量喷施施含钙肥料,降低缺钙所造成之伤害,减少病菌侵 入之途径。
7、新芽萌发期、开花结果期加强预防措施及预防性施药,可降低病原菌 侵入、感染机率。
8、发生时任选一登记药剂加以防除,登记药剂详見附录一、附录三。
叶片受害初期呈淡绿色水浸状病斑-图1
炭疽病病斑后期转成黑褐色-图2
炭疽病病斑部产生黑色分生孢子盘-图3
葉片炭疽病发生严重时病斑部破裂-图4
病菌由嫩葉葉缘侵入引起葉缘焦枯-图5
茎蔓嫩梢干枯-图6
茎蔓病斑部皮层凹陷图7
其上有黑色 斑点 炭疽病为害果实初期产生褐色凹陷斑点-图8
果实炭疽病褐色凹陷斑点逐渐扩大-图-9
果实炭疽病褐色凹陷斑点逐渐扩大-图-10
炭疽病后期病斑处出现凹陷现象-图11
点击返回总目录:台湾百香果种植管理技术-百香果整合管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baixiangguo/2021-04-24/63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