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NVIDIA正式发布了架构代号为Ampere的RTX 30系桌面游戏显卡,RTX 3080作为第一款发售的RTX 30系显卡,其凭借着出众的性能,以及合理的定价备受市场瞩目。
对于准备购买RTX 3080的消费者来说,面对市场中众多的非公版,具体如何选择又成了一大难题,毕竟目前大多数旗舰卡看上去都是“又黑又重的金属坨子”,光看外观都有点审美疲劳了......而目前笔者拿到一张很有特色的产品——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3080 Ultra W OC 10G初晴限定版(下文简称:iGame RTX 3080 Ultra W初晴限定版),这张显卡可谓是成功的将流行艺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在一起,下面就让我们看一看它的表现吧!
iGame RTX 3080 Ultra W初晴限定版开箱
先来看下包装盒,iGame RTX 3080 Ultra W初晴限定版采用了银白色的设计,蓝白相间的条纹同样非常显眼。盒子左上角带有一个iGame品牌标识,右下角写明了显卡型号,左下角则标明了特征:全新NVIDIA Ampere架构、光线追踪及DLSS技术。
显卡本体正面,不同于传统的iGame Ultra系列产品,iGame RTX 3080 Ultra W初晴限定版在设计风格方面进行了大胆革新,没有采用黑灰、金属等元素,去除了显卡产品本身单调传统的属性;外壳采用了以白色为主的喷漆设计,并吸收了蒸汽波元素风格,并辅以渐变色亮片,以完美展现出年轻人敢爱敢玩的性格色彩。
值得一提的是,显卡的整体尺寸为310*131.5*59mm,同时重量也不轻,因此在装机时建议使用大机箱并搭配显卡支架。
和以往的iGame Ultra系列的高端产品相同,iGame RTX 3080 Ultra W初晴限定版拥有一张坚固的背板,以保证稳固PCB、辅助散热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这张背板同样吸取潮流服饰设计元素,整体以纯白色为主,红黄相间的iGame条纹与纯黑色GeForce RTX品牌标识交错呼应,两种元素形成碰撞。
iGame RTX 3080 Ultra W初晴限定版的顶部,整体做工非常出色,右侧的iGame标识可在开机后亮起,并可切换多种个性化色彩(详情可通过iGame Center软件进行灯效调节)。
顶部右上角的8+8+8Pin独立供电设计,官方则推荐使用750W以上的电源使用,这也表明了iGame RTX 3080 Ultra W初晴限定版在性能方面也有很高的潜力,并不是一张“样子货”。
视频输出接口方面,iGame RTX 3080 Ultra W初晴限定版拥有3个DP接口以及1个HDMI接口(标配的防尘塞已被拿掉),可满足不同种类的显示器输出需求。此外,在四个接口上方还提供了一键超频按钮,触感很好,非常简单易用,让玩家轻松将显卡更大的潜能释放出来。
以下为iGame RTX 3080 Ultra W初晴限定版的金手指部分。
iGame RTX 3080 Ultra W初晴限定版的风扇同样为纯白色设计,并采用iGame全新自研13翼扇叶设计(两侧风扇为90mm,中间风扇为80mm),经过专业调校后可让风压及进风量的进一步提升。此外,支持智能启停技术,在显卡低负载下可完全停转,以减少噪音并延长风扇寿命。
细节之处,可以看到iGame RTX 3080 Ultra W初晴限定版的热管采用“回流焊”工艺,使得每一根热管都与散热鳍片成为一体,整体延长到了尾部。可通过后面拆解来看看内部的设计。
显卡拆解
将背板的螺丝拧开,iGame RTX 3080 Ultra W初晴限定版的PCB映入眼帘,从正面可以清晰地看到,整体非常工整,同时相比公版在用料方面也更加豪华。
iGame RTX 3080 Ultra W初晴限定版采用了10+6+4项供电设计,以下为安森美45491和up9521r主控芯片:
细节之处,iGame RTX 3080 Ultra W初晴限定版采用了高端显卡常用的Drmos技术(来自Alpha & Omega,具体型号为BLN0-0S4X),相比于传统的上下桥分离式Mosfet更加低温、节能。
GA102核心四周,则围绕着镁光的GDDR6X高速显存,总容量为10GB。
看完了PCB的正面,再将背板取下,可看到PCB版的背面做工同样优秀,展现出了一线品牌高端产品应有的水准。
GA102核心背后则是采用4颗钽电容搭配20颗MLCC陶瓷电容。
具体看下整张显卡的散热设计,iGame RTX 3080 Ultra W初晴限定版共有7根6mm热管,均进行了镀镍处理。而采用回流焊工艺后则与散热鳍片成为一体,而直触核心的则是大尺寸铜底。而在铜底上还贴有辅助显存散热的导热贴纸。
共有5根热管穿插鳍片整体,延长至尾部,这在拆解前也可看到。
以下为拆解后的各部件:
测试平台以及安培架构解析
以下为测试平台,与首测平台基本一致,同时安装最新版驱动。加入公版RTX 3070与RTX 2080 Ti进行对比。
测试之前,简单回顾一下RTX 3080显卡的架构变化,NVIDIA Ampere架构相比Turing架构进行了全面的改进,升级了二代RT Core与三代Tensor Core,提升了实时光线追踪与DLSS性能。更重要的是,Ampere架构对SM单元进行了重新设计,每组数据路径里再加入一组FP32,相比Turing架构实现每个SM单元的CUDA数翻倍。
左为Ampere架构SM示意图,右为Turing架构
同时全新的RTX 30系NVIDIA Ampere架构的消费级显卡采用了三星定制的8nm制程工艺,在能耗比方面获得提升,官方宣称最高能达到Turing架构的1.9倍。
除了核心架构的改进以外,RTX 30系显卡还升级了GDDR6X显存,这也是性能提升的关键,对比GDDR6,GDDR6X每个时钟周期能传输的数据翻倍,让显存带宽接近HBM2的同时,也能很好的控制成本。
此外,RTX 30系显卡在Ampere架构加持下还支持了众多新技术,例如NVIDIA REFLEX,这项技术由NVIDIA电竞实验室研发,用NVIDIA REFLEXSDK API套件和NVIDIA REFLEX延迟分析器技术,通过算法消除CPU渲染的“无用帧”,以有效提升游戏内的响应时间。
具体表现在游戏操作中,可降低玩家从点击鼠标(华硕、罗技、雷蛇、赛睿等的新品都有望支持)到显示器(宏碁、外星人、华硕、微星今年秋季推出的全新360Hz G-SYNC电竞显示器)之间的延迟,这一点对于众多FPS电竞游戏非常重要,能让玩家操作手感提升了一个档次。
如果遇到不支持NVIDIA REFLEX的游戏,则可在NVIDIA控制面板中手动开启超低延迟模式。
RTX 30系显卡同样还支持NVIDIA Broadcast应用软件,可通过AI增强的语音和视频,提升直播、语音聊天和视频会议质量。例如轻松实现噪音消除、虚拟背景、人像跟踪等实用功能,最终实现专业级直播效果。
讲完了Ampere架构和RTX 30系显卡的整体新特性,再来看iGame RTX 3080 Ultra W初晴限定版,对比NVIDIA RTX 3080 FE公版,参数方面核心规模与显存容量自然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就在于频率和功耗设定了。
默认开箱使用,iGame RTX 3080 Ultra W初晴限定版的Boost频率为1710MHz,BIOS功耗320W、上限340W,和公版基本相同。
按下一键超频按钮后,iGame RTX 3080 Ultra W初晴限定版的Boost频率提高到1755MHz,同时BIOS功耗上升为340W,上限370W。下面将通过实测对两个模式的性能、功耗、散热进行对比。
理论性能测试
先来简单看一下3DMark的测试成绩,包含Fire Strike、Fire Strike Extreme、Fire Strike Ultra、Time Spy、Time Spy Extreme以及Port Royal等,覆盖1080P、2K与4K分辨率。
默认模式成绩:
超频模式成绩:
成绩汇总:
3DMark理论测试小结:从实测的结果来看,七彩虹RTX 3080 Ultra W初晴限定版发挥出了应有的水平,大幅超越公版RTX 3070以及上一代旗舰RTX 2080 Ti。而具体到两个运行模式的成绩,超频模式在各项测试中对比默认模式也都更强一点,但没有做到真正的跨越级别,毕竟是同样的核心,差别只是频率而已。
游戏性能测试
游戏性能测试,还是分为两部分,首先是不支持光线追踪与DLSS的传统游戏,本次选择《全面战争:三国》《巫师3》《现代战争2重置版》《GTA5》《刺客信条:奥德赛》等热门游戏,并分别测试2K与4K分辨率的帧数表现。
传统游戏实测小结:传统游戏实测中,iGame RTX 3080 Ultra W初晴限定版在两个分辨率下都将RTX 2080 Ti与RTX 3070公版甩开,但具体到超频模式对默认模式上,性能差距则非常小,基本处于一个档次。
然后是支持光线追踪的新游戏,还是以2K和4K两个分辨率分别测试。
新游戏实测小结:测试结果反映的趋势和上面的基本相同,iGame RTX 3080 Ultra W初晴限定版的两个模式在性能方面差异极小,但也都大幅甩开上代旗舰RTX 2080 Ti,即使是在2K分辨率下开启光追,也能获得极佳的游戏体验。
光线追踪&DLSS 2.0效果方面,笔者则选用了目前的热门游戏《看门狗:军团》来做展示,从游戏内相同场景的截图中可以看到,开启光线追踪后画面整体的质感得到了很大的加强,具体来说就是地面的反射光影更加逼真生动,以至于让玩家获得了身临其境般的游戏体验。
很多新出的3A大作以2K乃至4K分辨率运行,虽然获得了更为清晰的游戏体验,但对显卡的压力也变得更大了,因此DLSS技术变得愈发重要。搭载Ampere的RTX 3080升级了二代RT Core与三代Tensor Core,对DLSS功能也进行了同步加强,还是拿《看门狗:军团》这款游戏举例,iGame RTX 3080 Ultra W初晴限定版在开启DLSS功能后帧率总体上提高了15-20FPS,变得更加流畅。
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启DLSS后,虽然游戏的帧率获得提升,但画质也并没有降低,反而多了一些细节,非常难能可贵,由此可以感受到AI渲染对游戏行业的变革。
NVIDIA Studio创作性能测试
随着GPU算力的增强,目前独立显卡的应用领域已经超出了单纯的游戏,还可作为生产力工具,为内容创作者提供动力。在RTX 20系的Turing架构时代,NVIDIA就位内容创作着提供了专用Studio版驱动程序,目前已经同步更新至457.30版,支持更多软件与应用场景。
下面就让我们看一下iGame RTX 3080 Ultra W初晴限定版搭载Studio 457.30版驱动程序的生产力表现。
V-Ray是非常知名的一款渲染器,堪称是渲染应用中的标杆,目前的版本均支持GPU渲染。使用独立的5.0版Vray Benchmark进行测试,其中iGame RTX 3080 Ultra W初晴限定版的GPU RTX性能得分为1976vrays,GPU CUDA性能得分为1002vpaths。
除了3D渲染以外,目前各种视频剪辑软件也都支持了GPU加速,例如Adobe PR,而经过实测,在视频导出方面,iGame RTX 3080 Ultra W初晴限定版相比RTX 2080 Ti公版则略快一些。
功耗、温度及噪音
测试完性能,接下来对功耗、温度及噪音进行测试。首先使用3DMark进行压力测试,模式选择Fire Strike Ultra循环20圈。在默认模式下,iGame RTX 3080 Ultra W初晴限定版的频率稳定度为98.1%,超频模式下为97.9%,均通过了频率稳定度测试,表现良好。
默认模式压力测试结果
具体来看,开启一键超频后,显卡整体频率稳定度还略微下降了;而通过3DMark测试后的详细检测数据则能看到,在测试的大部分时间里iGame RTX 3080 Ultra W初晴限定版在开启一键超频后,实际Boost频率对比默认模式也只是提高几十MHz而已,因此性能提升不大也可以理解了。
超频模式压力测试结果
再使用Geeks3D FurMark进行更高负载的压力测试,并使用功率插座记录平台功耗,噪音测试仪记录噪音。
默认模式
超频模式
分别运行6分钟后,默认模式与超频模式的温度差距只有1-2℃,并不是很大。而在噪音方面,默认模式为50.6dB、超频模式则上升到了52.9dB,整体来说对使用影响不大。
关于噪音:
0 -20 分贝:很静、几乎感觉不到;20 -40 分贝:安静、犹如轻声絮语;40 -60 分贝:一般普通室内谈话;60 -70 分贝:吵闹:有损神经;70 -90 分贝:很吵、神经细胞受到破坏。90 -100 分贝:吵闹加剧、听力受损;100 -120 分贝:难以忍受、呆一分钟即暂时致聋。120分贝以上:极度聋或全聋;300分贝左右或以上:方圆20km的人不可修复性耳聋。
而在功率方面,使用功率插座(有一定误差,仅限参考)记录测试平台的整体功耗,默认模式平台功耗为435W、超频模式平台功耗则达到了455W,和其他非公版RTX 3080基本相当。考虑到这只是单独运行FurMark的功耗,处理器处于轻负载状态,如果在FurMark运行的同时,还对i9-10900K进行单拷FPU的话,测试平台整体功耗将轻松突破600W,因此当下攒机时电源的选择方面还需要多多留意。
PConline评测室总结
作为iGame Ultra系列的新品,全新的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3080 Ultra W OC 10G初晴限定版的整体表现非常出色;得益于RTX 3080的GA102新架构核心,GDDR6X高效显存,以及七彩虹对PCB板和散热设计的出色做工及扎实用料,因此这款产品在性能、噪音控制、温度表现等多个方面的表现都比较完美;如果是默认模式使用,性能和RTX 3080公版基本相当,而开启超频模式后,可在噪音控制和温度表现不受太大影响的情况下,小幅提升性能。
而在外观上,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3080 Ultra W OC 10G初晴限定版则彻底颠覆了原有的iGame Ultra系列设计语言,大胆采用了白色机身,并改变了传统单挑的产品风格,引入蒸汽波风格的视觉元素,大幅提高了颜值,最终在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最后再考虑到5899元的市场零售价,这款颜值出色、性能还能打的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3080 Ultra W OC 10G初晴限定版,在当下同质化严重的显卡市场中可谓是非常有竞争力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ITzixun/37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