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评测】时间回拨到08年,国外同行AnandTech的站长造访AMD,那时正值R700架构的HD4870推出之时,当时该项目的领导者Carrell Killebrew“仍然试图让每个人都信服R700的设计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赢得性能王座并不像R300那会就意味着赢得一切(注:为02年9700Pro灭N卡全家的典故),他的论调听起来就像是一个疯子说的一样”。
这个道路,恰恰是主宰当前显卡发展的Small-Die小核心策略。正是这个策略,起到了攻其不备的效果,让NVIDIA的GT200大核心策略半年内无所招架,使Radeon HD 4870 X2稳坐DirectX 10末代的性能皇座。
为什么说“他的论调听起来就像是一个疯子说的一样”,因为当时GPU产品线布局思想依然为“先旗舰,再屏蔽,后中低”,但是R600的失败让AMD感觉到自身进入了NVIDIA当年NV30式悲剧的戏法(Radeon HD 2900 XTX显卡的稀缺程度与上古年代的Voodoo 5 6000有过之而无不及)。
于是AMD拨乱反正般推出了承前启后之作R600,小核心策略初步雏形。虽然没有完全撼动王者地位,但是为R700的成功打下了地基。小核心带来了低成本,性价比依然是它成功的关键,相信大家对当时HD4850的大卖以及GTX260降价事件依然记忆犹新。同时小核心策略让组建单卡双芯显得水到渠成,Radeon HD 4870 X2成为当时的王者,是策略的成功。
另一边厢,NVIDIA继续走着传统的大核心GPU发展道路,相信大家对GT200架构的Die面积依然印象深刻吧,代表着传统的高性能高能耗的极端。但是这个思路已经开始遇到了瓶颈,尤其HD 3870 X2引领单卡双芯的旗舰级竞争中尤为突显。DX10时代NVIDIA在顶尖旗舰产品发布总是落后于AMD,而在Fermi时代折戟终于让NVIDIA认识到盲目的大核心是不可取的。从此,Small-Die一统天下。
HD4870 X2参数规格对比 | |||
显卡 | HD4870 X2 | HD7850 | GT650Ti |
核心架构 | R700 | Pircaim | GK106 |
工艺 | 55nm | 28nm | 28nm |
核心面积 | 260mm2x2 | 212mm2 | 221mm2 |
晶体管数量 | 1900M | 2800M | 2540M |
流处理器 | 800*2 | 1024 | 768 |
ROPs | 16*2 | 32 | 16 |
纹理单元 | 40*2 | 64 | 64 |
显存位宽 | 256bit*2 | 256bit | 128bit |
核心频率 | 780MHz | 860MHz | 928MHz |
显存频率 | 3600MHz | 4800MHz | 5400MHz |
显存容量 | 1024MB*2 | 2048MB | 1024MB |
纹理填充率 | 31.2GTexel/s | 55.0GTexel/s | 59.4GTexel/s |
显存带宽 | 115.2GB/s | 153.6GB/s | 86.4GB/s |
directx支持 | directx 10 | directx 11 | directx 11 |
回顾了当年的GPU发展,今天我们就重温下Radeon HD 4870 X2的性能。考虑到上一代高端等于当代中端的换算法,隔了有三代的单卡双芯估计性能与当前千元级的HD7850差不多,所以我们选择了HD7850以及GTX650Ti进行对比。下面,还是以实际的测试数据说话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ITzixun/31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