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如果Costdown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也就是产品使用不受影响,那也并非不可接受,毕竟商家要赚钱,不然用户也没产品可买。但是,如果Costdown造成产品正常使用有问题,那就太有点得不偿失了。
大家都知道,电脑内部的配件,稳定性是第一位的。否则速度太快,如果不稳定、死机,那么还有什么意义?所以,配件类产品牺牲超频性、速度来进行Costdown,基本也还可以接受,但如果牺牲稳定性的Costdown,笔者觉得就有点过分了。
内存小条遭遇蓝屏
内存近几年的价格几乎就是一路下跌,下跌的程度让人胆战心惊:这么下去还有利润吗?最近1GB内存的价格更是跌入了90以内。8月以来,某经常带头杀价的大品牌首推一种俗称“小条”产品:内存PCB板面积缩小了一截,当然电器元件也减少了一部分。很快,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各大厂家的入门级产品纷纷换为“小条”,“大条”产品现在已经很难在市场上看到了。
本次事件的主角:小条内存
笔者9月份对电脑进行了升级,选购了两条某大品牌的“小条”内存,当时也曾心存疑惑:内存多年来PCB板的大小应该是有工业标准的,现在这么改小对电气性能是否有影响?但是,厂商的统一行为,互相之前应该有着默契,想来顶多是内存超频性能降低,其它方面不会有问题。
事实并非如此,在笔者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通常的应用确实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在某些环境下,比如游戏魔兽世界“双开”,大航海OL“双开”,或者一边玩NBA2K9一边下迅雷,时不时会发生蓝屏重启的现象,也就是系统不稳定。
Vista自带的内存检测程序
笔者怀疑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网卡问题、电源供电不足问题、显卡问题、CPU电压问题、DIMM电压问题等,排除法一一排除,蓝屏均依然存在。
最后,笔者更换了两根另一大品牌的“大条”内存,在长时间双开游戏同时开迅雷的环境折磨下,蓝屏问题终于消失了。然后,笔者用Vista自带的内存检测问题,报告是硬件存在问题。这下基本可以确定,此两条“小条”内存不稳定。
业内:大条变小条的弊端
那么,这是否是个体现象呢?后来笔者从朋友那里得知,他的“小条”也不太稳定,看来这并非个体现象。看来问题并非由人品产生,笔者为此特意咨询了某内存品牌的产品经理,得到的答复基本是比较肯定的:
用料看起来很足的大板
内存条小PCB板,单就PCB板而言,每条成本比以前的大板能省下大约4元人民币。而电气元件的减少,成本每条大约又能省下2元左右。这样一来,就PCB板和元件的Costdown,每条能节省人民币大约6元。不过,他同时指出,PCB板减小,对性能必然减弱:造成内存条抗干扰能力减弱,挑主板现象增强,在业界的口碑也不太好。
以前的内存是这样的
看来,内存小条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当然这也是该产品经理的一家之言,仅仅供大家参考。
小条的迷思:是谁造成的问题?
8月份当内存还是大条的时候,价格大约是155元,而现在的价格则是85元(笔者购买的时候价格110元),差额近一倍。假如说,便宜这40元~70元要以偶尔蓝屏作为代价,那么笔者愿意补上差价:你别降价了,给我不会蓝屏的大条吧。
现在各厂家的中高端产品才做成这样
回过头来思考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内存条的降价是产业链的原因,还是相关商家竞争的原因?如果是上游环节,比如内存芯片的价格波动,那么对于内存条厂家的影响照理说不大。如果是厂家之间的价格竞争来争夺用户,假如牺牲产品一定的稳定性,来进行价格战争夺用户,笔者认为这实在太不可取了。
再想想,消费者是否也有一定的责任?假设,市面上有的厂家用小条,而有的厂家用大条。而小条比大条便宜40元甚至是10元,多数消费者会选哪个呢?
小条的迷思
经过这件事情,笔者认为消费者和厂家都值得思考:价格降低付出的代价究竟是否值得?厂家的Costdown有个什么底限?小条带来的迷思,希望仅仅是小范围现象,在未来的产品中,不会再出现这样的问题。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ardware/yingpan/92548.html